离了个大谱!广东,一女子和家人去吃牛杂,结账时却发现账单比菜单价格高,就质问店家

绾玉说 2025-10-08 09:26:41

离了个大谱!广东,一女子和家人去吃牛杂,结账时却发现账单比菜单价格高,就质问店家原因,没想到,老板却说国庆期间这条街都要涨,随后女子准备拍视频,可下一秒发生的事情,让女子傻了眼! 节假日出去玩,在景点吃顿饭,感觉钱包被掏空,这事儿不少人都习以为常。但涨价和宰客,中间可隔着一条明明白白的红线,那就是商家有没有提前告诉你。 国庆假期里,广东连州一家牛杂店就亲身演绎了什么叫“作死”。凌女士一家的遭遇,把一个简单的消费纠纷,变成了一场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激烈博弈。这事儿可不只是宰客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缩影,照出了商家怎样滥用信息优势,消费者又如何绝地反击。 凌女士携家人步入店内,目光落在墙上白纸黑字的菜单上,旋即点餐。此刻,他们心中已对此次消费的大致金额有了估量。这就像一份无声的合同,双方默认了。可万万没想到,结账时一张203元的账单,直接把这份信任撕得粉碎,比菜单上的价格高出一大截。 从点餐到吃完,整个过程里,没有任何人,用任何方式,哪怕是口头提一句“我们过节涨价了”。店内也找不到一张关于价格变动的告示。这信息真空,就像一个精心布置好的陷阱,等着顾客一脚踩进来。 当凌女士提出疑问时,店员起初还想打马虎眼,说什么“我们不会骗人”。老板被问急了,干脆摊牌,理由还挺理直气壮:“整条街都涨了!”但他却说不出到底涨了多少,反而把签子推给顾客自己算,态度极其不耐烦。 谎言被戳穿后,店家立刻换了副面孔,策略从信息隐瞒转向了权力压制。老板那句“别看墙上价格”,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蛮横。为了尽快了结此事,好几名店内人员围了过来,那架势显然是在施压,想用人数优势让顾客知难而退。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当凌女士拿出手机拍摄时,店员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嚣张地挑衅,让她去工商局举报。一名女店员甚至掏出手机反问,要不要帮忙拨打举报电话。这种蔑视,源于一种他们自以为能掌控局面的错觉。 面对这种胁迫,凌女士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先付钱,避免冲突升级,保障自身安全。但这并不代表妥协。她离开后不甘心,又折返回去拍摄证据,恰好拍到了店员正拿着笔涂改价目表的关键一幕。这一下,蓄意欺诈的性质算是彻底坐实了。 店家大概忘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他们那套唬人的把戏,在现代社会的监管体系和舆论监督面前,脆得像块饼干。凌女士当场就拨打了12315,并在线上提交了投诉。 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应极为迅速,在事件发生后即刻介入,以雷厉风行之势展开行动,并迅速立案开展调查,彰显出高效的工作作风。官方的回应,等于直接给商家的嚣张气焰泼了一盆冷水,也基本宣告了其欺诈行为的定性。 事件在网上一发酵,网友们可不惯着,直接冲到店家的社交账号下留言嘲讽,坐等它关门大吉。果不其然,10月7号,就有网友发现这家店已经暂停营业。这种市场的自我净化,就是失信行为最直接的恶果。 说到底,连州这家牛杂店的风波,争的就是一个“知情权”。它宛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在消费场景中,透明度堪称维系信任的不二纽带。唯有透明度,方能在交易中架起信任之桥,让消费关系稳固而持久。消费者的觉醒、监管的到位和舆论的监督,三股力量合在一起,让失衡的天平重新摆正。 这记警钟也为所有商家敲响了:在今天的生意场上,诚信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不及格就得下课。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2025-10-7

0 阅读:89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2

用户10xxx32

1
2025-10-08 13:30

宰外地人,

猜你喜欢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