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说:“很多人都觉得读书多牛,其实我觉得读书没什么了炫耀的,我读了一辈子书,

老点的孢子 2025-10-08 11:22:47

窦文涛说:“很多人都觉得读书多牛,其实我觉得读书没什么了炫耀的,我读了一辈子书,我最佩服是合法赚大钱的人,能够让别人从口袋掏钱。” 读书不是不重要,而是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我们之所以两条腿走路,就是证明读书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寒门就只能通过学习来为自己的人生增加垫脚石。 但是读书也不是死读书,如果光读书不实践,只能是像一个瘸子一样跳着走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新的一条路。 战国末期,秦国为了一统天下,开始出兵攻上党郡,可是上党郡不想就这样轻易落入秦国口中,于是转身将自己的十七城池献给了赵国,由此演变成了秦国与赵国的战争。 赵国刚开始派出久经沙场的,又老成持重的廉颇,廉颇也深知秦国的强大,心中有了对抗之策:打防御战。 秦国补给线太长,适合于速战速决,不能久拖。 廉颇上场就修筑了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 果然给了秦国一个大苦头吃。 秦国并不甘心,这时秦国的丞相范雎谋划了一个反间计,到赵国散布假消息: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 范雎深知赵括适合庸才,采用这个离间计。 于是赵括成功上位,一上场就换掉了廉颇的所有大将,还有工事那些,策略从廉颇的防守改成了主动出击。 就这样,赵括就成功着了秦国的当。 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死读书的人,根本不懂实际情况,他的父亲都说:“战争,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括儿却把它说得太轻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为将则已,如果一定要用他,使赵国惨败的,必定是他。” 临阵换将本来就是兵家大忌,秦国这一招确实高。 赵括一上阵就中计,以为初战告捷是好事,他根本不懂双方的实际情况。 初战告捷就是秦国身经百战的军事家给他的一个诱饵。 在第二次出兵的时候,秦国派出两支奇兵:一支2.5万人的轻兵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另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主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一分为二。赵军的粮道被彻底断绝。 赵括发现自己中计,但为时已晚。他带领的数十万大军被秦军重重围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进退不得。 就在这里被困了整整46天,弹尽粮绝,出现“人相食”的局面。 最终再突围的时候,赵括被乱箭射死,群龙无首,赵国彻底战败。 这次赵国损失45万大军,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对抗秦国,赵括沦为千古笑柄。 赵括的故事,至今仍在警示世人:任何理论,无论多么完美,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脱离实际、盲目自信,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读书不是不重要,而是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死读书,只知道走路,不知道看路,都会让自己吃尽世间苦。 《天道》里芮小丹有句台词就是这样说的:“只要不是我觉到的,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 实践是觉悟的必要环节,一个人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大道理,不去实践,就永远也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真正属于你。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没有把“知”变为要“行”,永远都不是真知道。 知易行难,大道至简,唯有知道并且做到,才是真得到。

0 阅读:6
老点的孢子

老点的孢子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茫茫人海,相遇即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