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村札记:父母在,兄妹是家人;父母去,或许是路人 车子刚停在老家院门口,

何时何地何处 2025-10-08 12:31:31

国庆回村札记:父母在,兄妹是家人;父母去,或许是路人 车子刚停在老家院门口,就看见我妈踮着脚在门口张望,手里还攥着刚摘的橘子。“可算回来了,你哥昨天到的,你姐今早带着孩子刚进门。”她一边帮我拎行李,一边絮絮叨叨地念着,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欢喜。 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两张方桌,我爸正蹲在灶房门口烧火,烟筒里冒出的青烟慢悠悠飘向天际。我哥靠在屋檐下刷手机,听见动静抬头笑了笑,又低下头去;我姐坐在板凳上,一边给孩子喂饼干,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回复消息。明明一院子的人,却安静得只剩柴火噼啪声和手机提示音。 中午吃饭时,我妈特意做了一桌子硬菜,炖土鸡、炸丸子、蒸扣肉,全是我们小时候抢着吃的味道。可饭桌上,没人抢菜了。我哥扒拉着米饭,时不时对着手机回复工作消息;我姐的注意力全在孩子身上,偶尔抬头跟我妈说两句“妈,这鸡炖得真嫩”,转头又拿起手机刷短视频。我爸想找话题,问我哥“厂里最近忙不忙”,他“嗯”了一声就没了下文;问我姐“孩子在幼儿园适应不”,她敷衍着“还行”,手指还在屏幕上划个不停。 我妈看着这场景,悄悄叹了口气,给我碗里夹了块排骨:“你们小时候哪这样啊,吃饭都要坐一起抢,你哥总把肉夹给你,你姐还帮你藏糖。”这话像颗小石子投进水里,我哥抬头愣了愣,放下手机笑了笑:“那时候哪有手机啊,放学就跟弟妹们在田埂上疯跑。”我姐也跟着附和:“是啊,夏天还一起摸鱼,你总把小的留给我。”可没聊两句,我哥的手机响了,接起电话就聊起了项目进度,我姐的手机也弹出了群消息,她低头回复,饭桌上又恢复了之前的沉默。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我哥就拎着行李往外走。“公司有事,我得提前回去。”他跟我爸我妈打了声招呼,又对着我和我姐摆了摆手,匆匆忙忙开车走了。上午十点多,我姐也收拾东西:“孩子明天要上兴趣班,我们也得回去了。”我妈塞给她一袋子红薯和白菜,叮嘱她“路上慢点”,她应着,拉着孩子就上了车。不到两天,热热闹闹的院子又冷清下来,只剩下我和爸妈,还有满桌没吃完的菜。 下午陪我妈去村里串门,遇见隔壁王婶坐在门口抹眼泪。“我家老大和老二,去年我老伴走了之后,就没一起回来过。”王婶说,今年国庆,老大给她转了两千块钱,老二发了条微信祝福,兄妹俩连个电话都没打给对方。“以前老伴在,逢年过节他们都回来,兄弟俩还能坐一起喝两杯,现在倒好,跟陌生人似的。”她叹了口气,“都说血浓于水,可这水啊,也得靠人常搅和才不会凉。” 听着王婶的话,我想起小时候,我哥背着我去看电影,我姐把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分给我买冰棍,我们在院子里追着跑,把我妈的绣花绷子当玩具。那时候从没想过,长大后的我们,会隔着一部手机,连好好说句话都成了奢侈。其实不是感情淡了,是我们都被生活推着往前跑,忘了停下来跟身边的人好好聊聊;也不是不想亲近,是习惯了用手机沟通,忘了面对面的温度。 傍晚帮我爸收拾院子,他突然说:“等明年,不管他们多忙,都得让他们多留两天,咱们一起去山上摘柿子,跟以前一样。”我看着他鬓角的白发,点了点头。或许父母在,就是给我们留了一个“回头看”的理由,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里,还能记得有一群人,和我们流着一样的血,曾一起在同一个院子里长大。回老家假期 对故乡的情感 回老家过节日常 亲人回老家 归家前的乡愁 对故乡的眷念 归乡感触

0 阅读:12
何时何地何处

何时何地何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