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了出租房,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台北的夏夜黏糊糊的,晚风里裹着海水的咸腥,却吹不散两个少年身上的慌张。吴学成攥着弟弟的手,指节捏得发白,他刚被房东推搡出门时,还试图争辩“我爸是被冤枉的”,可对方只啐了一口,说“通共的家属,躲远点都怕沾晦气”。 街角的路灯忽明忽暗,照得兄弟俩的影子忽长忽短。吴健成饿极了,小声哭:“哥,我想吃馒头。”吴学成摸遍全身口袋,只摸出半块干硬的饼,是早上房东没收回的剩饭。他掰了大半给弟弟,自己嚼着剩下的碎屑,渣子剌得喉咙生疼。 有路过的黄包车夫多看了他们两眼,摇摇头又加快了脚步。曾经父亲的部下、同僚,如今见了他们就像见了瘟疫,连眼神都躲着走。吴学成想起小时候,家里总有人来拜访,父亲穿着军装坐在客厅,笑声洪亮,那时谁不夸他是将门虎子?才过了多久啊,天就翻了个个儿。 夜里降温,吴健成缩在哥哥怀里发抖。吴学成把唯一的薄外套裹在弟弟身上,自己靠着墙,听着远处夜市收摊的动静。有个卖蚵仔煎的阿婆经过,看他们可怜,偷偷塞了碗热汤,没说话就推着车走了。吴学成捧着汤碗,热气熏得眼睛发酸,他让弟弟先喝,自己舔了舔碗边的汤汁,咸得像眼泪。 后来他们在废弃的仓库角落落脚,吴学成白天去码头扛活,搬不动货物就去捡别人不要的菜叶,晚上回来给弟弟讲故事,说父亲以前打胜仗的事,说得像模像样,其实心里发虚——他也不知道父亲到底做了什么,只记得最后一次见父亲,对方摸着他的头说“要好好照顾弟弟”。 没人敢收留,不是因为真的怕“沾晦气”,不过是怕惹上麻烦。那个年代,一句“通共”就像紧箍咒,谁都怕被牵连。可阿婆那碗热汤,仓库角落里漏下的月光,还有弟弟睡着时均匀的呼吸,成了吴学成攥着的念想。他总觉得,日子再难,只要兄弟俩在一起,总能熬到天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吴石烈士 吴石英勇 吴石案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
老乡最是味儿
2025-10-08 13:09: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