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承认两岸统一后将更有力量和美国竞争 台湾双十节前夕,赖清德接受美国广播节目采访时说,印太区域持续变化,情势不断变紧张,面对的不是只有大陆持续推进统一台湾而已。 他试图向美方描绘一幅地缘政治图景:一旦中国完成对台的统一,其综合国力将大幅提升,进而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分析国际格局,实则是在刻意放大美国的战略焦虑。 赖清德的逻辑很明确——把台湾问题包装成全球秩序之争,而不是中国的内政。 他想让美国人相信,台湾不只是一个岛屿的命运问题,而是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能否延续的关键节点。 这种说法早已脱离事实轨道,更像是为争取外部支持而精心设计的话术。 事实上,真正破坏地区稳定的,从来不是中国推进国家统一的正当权利,而是某些人长期勾结外部势力、蓄意制造对立的行为。 赖清德口口声声说希望和平共荣,却一边喊着谈判,一边加紧“倚美谋独”,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很难让人相信他有诚意推动两岸关系缓和。 他在采访中还提到,如果特朗普能阻止解放军“攻台”,就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这句话不仅荒唐,而且充满挑衅意味。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核心利益,岂能成为个人邀功请赏的政治筹码?这样的言论既无视历史大势,也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统一的决心。 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确实乐于听到这类论调,因为他们需要一个“中国威胁”的叙事来支撑其亚太战略。 但现实是,中国的发展并没有以颠覆现有国际体系为目标,相反,我们一直在倡导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真正试图改变规则的,恰恰是一些打着“维护秩序”旗号、行单边霸凌之实的国家。 他们频繁派军舰穿越台海,向台湾出售武器,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这才是对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精神的背离。 赖清德妄图借外力保“台独”幻想,殊不知这只会让台湾陷入更深的安全困境。外部势力所谓的“支持”,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化利用。 当他们的战略利益发生变化时,台湾很可能被抛弃,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当前台海局势的紧张根源十分清楚: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勾连外国势力搞分裂活动,不断试探大陆底线。 而中国大陆始终秉持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干涉。 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演训,是对挑衅行为的必要回应,也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正当举措。这些行动越来越精准、系统,表明我们有能力挫败任何分裂图谋。 科技发展也在重塑博弈格局。过去人们总说台积电是“护岛神山”,可随着中国大陆在半导体领域持续投入并取得突破,所谓“芯片护栏”的神话正在褪色。 华为自主研发的先进制程芯片问世,就是一个鲜明信号。 这意味着,即便在美国全力封锁的情况下,中国仍有能力走出一条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长远来看,决定台海走向的,不是某一家企业或某一类产品,而是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势头。 赖清德渲染“中国统一后将更具竞争力”的说法,看似高估了中国的潜力,实则是恐惧这种趋势不可逆转。 他清楚,随着时间推移,两岸实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台独”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与其费尽心思讨好外国政客,不如正视现实,回到两岸对话的正确轨道上来。可惜的是,他选择了一条越走越窄的路。 历史不会因为几句煽动性言论就改变方向。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基本事实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破坏稳定的行为,终将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赖清德承认两岸统一后将更有力量和美国竞争 台湾双十节前夕,赖清德接受美国广播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0-08 15:30: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