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了出租房,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9年8月,吴石接到紧急命令,要求他立即动身前往台湾。 当时他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均不在身边,一个在南京读书,一个在上海学医。 临行前,吴石将身上仅有的二十美元交给儿子,对女儿却什么也没能留下。 临行前,他悄悄托人给儿子捎去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解放后若有困难,可找何康帮忙。 吴石带着妻子王碧奎、次女吴学成和幼子吴健成飞抵台湾。 临行之际,他明白自己正踏入险境,生死难料。 果然,在台湾才六个月,由于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吴石于1950年2月底被保密局逮捕,妻子也一同入狱。 当时在南京的吴韶成是从报纸上得知父亲遇害的噩耗。 六月某天,他在图书馆读报时,突然看见“台湾间谍案四要角被处决”的新闻,副标题还提到父亲临刑前从容吟诗。 他整个人几乎崩溃,将这篇报道珍藏了六十年。 与此同时在台湾,十六岁的吴学成和七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 幸亏父亲旧部吴荫先伸出援手,不顾风险收留了他们。 吴石牺牲后,很多人因惧怕白色恐怖不敢出面,最后还是吴荫先带着两个孩子领回遗体,将骨灰暂存于寺庙之中。 吴石牺牲后,王碧奎仍被关押,直到同年秋天才经友人帮助获释。 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尝尽人间疾苦。 吴学成当年才十五岁,原本以为只是陪父亲短期出差,抵台后却噩梦连连。 她被迫深夜传送情报,常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回家后父亲只冷冷问她东西送到没有。 她当时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满心怨愤。 直到父亲被捕那夜,特务砸门而入,她亲眼看到母亲被拖走时头发散乱的样子,从此患上严重失眠。 父亲死后,她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担,在市场摆摊擦鞋,寒冬里手指冻得发紫,还要对客人强颜欢笑。 她曾被父亲旧部辱骂,被警察踢打,十九岁那年为了弟弟学费嫁给大她十五岁的老兵,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吴健成的童年同样坎坷。 七岁起就跟着母亲和姐姐颠沛流离,一度睡在火车站长椅上。 他回忆说,最香的滋味是姐姐用中药铺丢弃的当归头烤干磨粉冲成的“假咖啡”。 因身份敏感,他无法正常入学,只能读夜校,后来虽以优异成绩考取台大,却仍受校方刁难,幸得教授联名担保才顺利入学。 毕业后他赴美留学,却常因父亲身份受到盘查,每次被问“你爸帮谁”时,他都只能苦涩地回答:“帮中国。” 在大陆的吴韶成和吴兰成也因父亲身份受尽磨难。 吴韶成毕业后在河南省冶金厅工作,因为一些事情下放农村。 他始终无法公开为父亲辩白,甚至组织开具的身份证明也在转递中遗失。吴兰成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林区,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多年。 1972年,吴韶成致信中央请求核实父亲身份。 在周恩来和叶剑英过问下,中央派人调查,最终于次年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得知消息的那天,不到四十岁的吴韶成牙齿已全部坏掉。 而在台北的吴学成听到消息后当街狂笑,被邻居举报精神失常,其实那只是她压抑多年的宣泄。 父亲平反后,兄妹四人的生活逐渐好转。 吴韶成和吴兰成在大陆获得应有待遇,吴学成在台湾走出阴霾,吴健成则将母亲接到美国同住。 1981年,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一家人终于在洛杉矶团聚。 八十多岁的王碧奎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福州菜,一家人说起往事,不禁抱头痛哭。 团聚时,吴学成和吴健成仍对父亲心存怨意,一个抱怨在台湾没有户口,一个怪父亲当初太过固执。 吴韶成则耐心讲述父亲在隐蔽战线的贡献,当听到父亲用《本草纲目》传递情报时,吴健成终于明白父亲为何选择牺牲。 1991年,吴学成夫妇将父亲骨灰从台湾带回大陆。 在香港转机时,她看到《大公报》刊登的解密档案,才知道父亲提供的情报避免了十万解放军的伤亡。 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 吴石夫妇的骨灰最终合葬于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分离四十多年的一家人终于团圆。 而关于吴石夫妇以及他们孩子,都通过纪实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拍摄展现出来了,让更多人知道了,在历史年代,属于他们的故事......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10-08 15:33:24
1
阅读:241
大漠
英雄
凭海临风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