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教授曾直言:“浩然作品的缺点就是过分拔高,把人物典型化、脸谱化!”作家王蒙则表达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不了解历史的人,读不懂《艳阳天》,也无法理解浩然,《金光大道》在当时能独占鳌头,绝不仅仅是时势造英雄。” 回想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200多名治丧委员会组成人员中,44岁的浩然是文学界唯一的代表,享有为毛泽东主席守灵的殊荣;2005年,《浩然全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人还在世,便出全集,这在古往今来国内外的文学界,都不能不说是罕见之事。 常言说:生不立碑。然而,在浩然的故乡,蓟县白涧乡王吉素村的三郎寨山脚下,有一口水井,在浩然生前便被命名为“浩然井”,并在2002年,由浩然亲笔题写了井名。同样,也是在浩然生前,三河便建立了浩然文学馆,山东昌乐、河北昌黎等地,都有以浩然名字命名的书屋。 浩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独特存在。他的创作生涯宛如一部生动的时代记录,跨越了当代文学的多个重要阶段,从十七年文学的蓬勃发展,到风云变幻,再到新时期的转型与探索,浩然始终坚守在文学的阵地,用他的笔书写着时代的篇章 。 他以 “写农民,给农民写” 为矢志不渝的创作宗旨,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无数鲜活的农民形象,描绘出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时代浪潮下农村的变革,小到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都在他的作品中一一呈现。他的作品,如《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仅成为了广大读者了解农村、感受时代脉搏的重要窗口,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无数人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 20 世纪 50 年代,浩然以一系列清新质朴的短篇小说登上文坛,如《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等。这些早期作品宛如一股清泉,流淌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喜鹊登枝》里,浩然用细腻且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农村妇女在新社会积极参与劳动、追求进步的鲜活形象,将农村生活中那些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场景,如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参与集体劳动、互助互爱的生活片段,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当时农村生活的窗户。其文字简洁明快,情节虽不复杂,却充满生活的趣味,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活,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真实温度 。 随着创作的深入,浩然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期,《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两部鸿篇巨制横空出世。《艳阳天》以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的故事为蓝本,生动地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书中,麦收前夕的分麦子风波成为故事的导火索,萧长春等合作化运动的先锋们,与马子悦、弯弯绕等反合作化势力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较量。马子悦等人趁机联络中富农阶层,蛊惑人心,拉拢腐蚀马连福,企图从内部瓦解革命阵营 。 萧长春回乡后,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智慧,明察暗访,稳固贫雇农阵线,成功揭露了反动阶级的阴谋,使马连福心生愧疚,回归正义阵营 。此后,双方围绕粮食统购、“手巾” 事件等继续展开交锋,每一次冲突都扣人心弦,充分展现了合作化运动中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激烈对抗 。这部作品不仅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完整紧凑,而且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富有地方特色,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各种矛盾冲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变革的时代 。 《金光大道》则将目光投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聚焦于芳草地村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改后分得土地的贫苦农民,很快便面临着一家一户生产中缺耕畜、少劳力的困境,而 “发家竞赛” 政策更让他们感到迷茫与失望 。此时,高大泉、朱铁汉等先进分子挺身而出,他们心怀公心,积极倡导团结互助、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 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应对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还要与张金发、冯少怀等坚持个人自发路线的势力进行不懈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高大泉的大公无私、朱铁汉的豪爽热情、张金发的自私自利、冯少怀的阴险狡诈等,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村的复杂与真实 。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浩然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农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他的早期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等历史事件,展现了农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和新希望 。而《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则聚焦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
康震教授曾直言:“浩然作品的缺点就是过分拔高,把人物典型化、脸谱化!”作家王蒙则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10-08 17:09: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