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去世。翁香光前来料理后事,见四下无人,她解开陆小曼的衣扣,讥讽道:“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陆小曼于1965年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那时的她久病缠身,受肺气肿和哮喘折磨多年,终日靠吸氧维持呼吸,人已消瘦得不成样子。 她走的时候很孤单,没有亲友送行,身后事也办得冷冷清清。 她生前最后一个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志摩的儿子坚决不同意,最终她的骨灰无人认领,不知去向,直到多年后,才由侄女为她建了一座衣冠冢。 陆小曼出身优越,父亲陆定曾在国民党赋税司担任要职,也是中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之一,母亲吴曼华出身名门,精通文艺。 家中原本有九个孩子,但只有陆小曼一人长大成人,自小被父母视若珍宝。 她从小就学习英文、法文,能弹琴、会画画,才貌出众,是当时社交圈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到了适婚年龄,母亲为她千挑万选,最终选中了王庚。 王庚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当时已是陆军少将,不仅文武兼备,还是中国最早一批公费留美学生之一。 两人结婚之初,王庚对陆小曼极为疼爱,包容她所有喜好。 陆小曼热衷交际,经常出入舞会和酒会,王庚从不阻拦;她喜欢名贵衣物首饰,王庚也一一满足,甚至出差前都会提前为她备好家用。 但陆小曼并不满足。她常抱怨丈夫只顾工作、不肯陪她,王庚便请来好友徐志摩陪伴妻子。不料陆小曼与徐志摩日渐亲密,最终走到了一起。 1924年,王庚调职哈尔滨,陆小曼随行不久便独自返回北京,公开与徐志摩出双入对。 王庚得知后极为愤怒,却仍未对陆小曼恶言相向。 而陆小曼为了离婚,不惜找来一群文人朋友向王庚施压,甚至瞒着所有人,私自堕掉了当时怀上的孩子。 这一决定不仅使她终生未能再做母亲,也为她后半生的病痛埋下祸根。 离婚后,陆小曼毅然与徐志摩同居。徐家极力反对这桩婚事,徐父更提出三项条件:一切结婚费用自理、必须请梁启超证婚胡适做介绍人、婚后必须南下定居安分生活。 尽管困难重重,两人仍于1926年成婚,婚礼现场却没有双方家长出席,场面十分冷清。 更尴尬的是,证婚人梁启超毫不留情地批评二人“用情不专”,并直言希望他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即便如此,陆小曼和徐志摩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惜好景不长,陆小曼因早年堕胎落下病根,身体日益虚弱,却仍未改变挥霍和交际的习惯。 她在上海租下豪华洋房,雇了十多名佣人,开销远远超出徐志摩的收入。 徐父因此断绝经济支援,徐志摩不得不奔波于三所大学兼课,拼命写稿赚钱。而陆小曼却抱怨丈夫只顾工作、无暇陪她。 之后她认识了翁瑞午。 翁瑞午擅长推拿,能缓解她的病痛,却也将她引上了吸食鸦片的道路。 两人逐渐亲近,后来翁瑞午甚至住进家中,徐志摩虽心中痛苦,却仍为维持家计北上教书,常年往返京沪之间。 1931年,徐志摩因搭乘免费飞机失事身亡,年仅三十四岁。 陆小曼不仅拒绝认领遗体,还在葬礼上情绪失控,引起徐家强烈不满。 徐志摩去世后不久,二十八岁的陆小曼便开始与翁瑞午同居,并以整理徐志摩全集为由,向徐家要求每月三百银元的生活费。 徐父得知她与翁瑞午的关系后,彻底切断资助。 外界对她的批评也愈发激烈,视她为不守妇道的女人。 翁瑞午的妻子去世后,他的女儿曾当面指责陆小曼破坏家庭。 更让人唏嘘的是,陆小曼与翁瑞午共同生活二十余年,他却在她晚年时与她的干女儿有染。 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不得不自谋生计。 1965年,她因病离世,身后萧条。 临终时,她身穿的棉袄已经破旧得露出棉絮,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像样的遗物。 翁瑞午的女儿看到后,也不禁感叹她晚景凄凉。 陆小曼一生历经繁华,却也因任性挥霍、不顾后果,最终落得孤苦无依的结局。 她曾拥有王庚的体贴、徐志摩的热烈、翁瑞午的陪伴,却从未真正珍惜。 她总以为才华与美貌足以换来一辈子的宠爱,却忘了感情需要彼此尊重和付出
1965年,陆小曼去世。翁香光前来料理后事,见四下无人,她解开陆小曼的衣扣,讥讽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10-08 18:25:49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