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 他们不光要求2027年后在欧盟销售的手机电池必须能让用户自行更换,还贴心地规定厂商要么让电池盖容易拆卸,要么使用容易拆下的螺丝,甚至还得在手机盒上贴上能效标签,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这规定倒是方便了消费者,毕竟现在这些智能手机,个个把自己包裹得像精密艺术品,金属中框加玻璃后盖,电池却像被封印在机身里,要是鼓包,或者是出了点什么其他的故障,用户只能要么寄回售后苦等十天半个月,要么花大价钱找第三方冒险拆机。 这下有了新规,再不服气的手机厂商也不敢拿欧盟市场开玩笑,毕竟这里占了全球近五分之一销量。 苹果、三星这些大厂都得乖乖重新设计手机结构,更令人意外的是,欧盟连“专用工具可以,但必须免费提供”这种细节都考虑进去了。这倒逼厂商进行一场设计革命,说不定会催生一批既美观又实用的新机型。 可深究背后,是欧盟一盘环保大棋。他们算过,如果手机能轻松换电池,每台设备寿命至少能延长两年,每年能减少几百万吨电子垃圾,2022年全球光废弃手机就高达53亿台,里面全是宝贵的稀有金属。新法规规定,到2027年便携式电池回收率要达到63%,2030年要达到73%。 更狠的是,欧盟从生产源头就卡死了标准,要求电池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2027年前钴回收料要占16%,锂占6%,镍占6%。这等于在整个产业链条植入了循环经济的DNA。 未来还会有个有趣的变化,那就是电池护照。2027年后,每个电池扫码就能看到成分来源、碳足迹、回收指引。 想象一下,将来买二手手机,扫一下电池就能知道这电池是不是“血统纯正”,这对那些爱搞小动作的厂商简直是公开处刑。 对用户来说,最大的实惠是维修成本骤降。现在给主流手机换电池,第三方收费动辄500-1000元。 而新规实施后,厂商必须公开电池拆卸技术文档,原厂电池售价不能超过设备价格的15%,维修费用可能直降6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以后不用再被厂商的“授权维修”绑着割肉了。 接下来几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各种可换电池的创新设计,就像当年Type-C接口普及一样,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用户,既能享受一体化机身的美观,又能拥有可换电池的实用,这才是真正的科技以人为本。
欧盟要求,从2027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
井普椿
2025-10-08 19:12: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