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

憨豆大侠闯魔窟 2025-10-08 23:09:55

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黄豆价格却大跌,妻子提议:“何不把黄豆磨成豆腐卖?” 1945年夏天,重庆的太阳毒得人睁不开眼。徐恩曾攥着被撤职的文件,帽子往桌上一摔,坐在藤椅上直叹气。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中统副局长、交通部政务次长,如今成了蒋介石笔下“永不录用”的弃子。 他盯着仓库里堆成山的三十万斤黄豆发愣,这些豆子是他看行情好时囤下的,本想等涨价赚一笔,谁知抗战胜利后市面上黄豆突然多得卖不动,价格一天比一天低,仓库里还泛起了霉味。 徐恩曾的倒台绝非偶然。作为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的表弟,他本在蒋介石面前颇得信任,执掌中统特务系统长达十五年。 但1944年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国民党中央党部出现了“总裁独裁,中正不正”的标语,蒋介石勃然震怒,命令徐恩曾彻查,他却多日未能破案。 随后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蒋介石询问山东、河北等解放区情况,徐恩曾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而老对手军统戴笠却准备充分对答如流。这两件事让蒋介石对徐恩曾的能力产生严重怀疑。 戴笠趁机落井下石,系统整理了徐恩曾的罪证:他利用交通部次长职务敛财,疏于情报工作;前妻王素卿打着他的旗号在成都放高利贷、走私物资,甚至闹出人命案; 更严重的是,中统下属的利通公司竟涉嫌使用伪钞,这些伪钞还持有中统局开具的通行证明。蒋介石在盛怒之下,于1945年1月下达“免去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的手令,彻底结束了徐恩曾的政治生涯。 失去官职的徐恩曾并不缺钱,多年敛财让他积蓄颇丰,但他不甘寂寞,看中了黄豆生意。他动用关系囤积三十万斤黄豆,企图利用战后物资短缺牟取暴利。不料随着市场恢复,黄豆价格暴跌,这批黄豆反而成了负担。眼看血本无归,徐恩曾整天愁眉不展,在仓库前踱步。 某天晚饭后,妻子费侠看着丈夫日渐憔悴,轻声提议:“何不把黄豆磨成豆腐卖?”这句话点醒了徐恩曾。他立即租下磨坊,挂起“恩记豆腐坊”或“清白豆腐坊”的招牌。 曾经指挥特工的中统局长,如今亲自泡豆子、推磨、点卤水,手上磨出水泡也不敢喊疼。旧部属纷纷前来捧场,机关食堂也成为稳定客户,豆腐生意意外红火,不仅消化了积压黄豆,还让他赚到第一桶金。 豆腐生意的成功让徐恩曾自信膨胀。他先后创办农垦机械公司,试图将日军破卡车改装成农用机械,结果因质量低劣迅速破产;又成立打捞公司,企图打捞长江沉船中的宝贝,却只捞到几箱发霉绸缎。接连失败让他意识到光靠关系不行,必须选对赛道。 1947年,徐恩曾投入四千两黄金创办轮船公司,这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领域。凭借在交通部积累的关系,他的船只免于被军方征用,在长三角航线上畅行无阻。 更利用旧部属关照,从事汽油、钢材等禁运品走私,利润惊人。到1948年,他的船队已扩大至三四艘,据说年收入可达上百万美元。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夕,徐恩曾敏锐察觉形势不妙,变卖部分资产携带金条逃往台湾。在台湾他尝试继续经商,但岛上市场狭小、政策限制严格,最终逐渐退出商界。 晚年他住在别墅里养花遛狗,患有脑健忘症,常常认不出故人。那些权倾朝野的岁月和商海沉浮的往事,都随着记忆消散在时光里。 1985年,徐恩曾在台北病逝,终年89岁。临终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关键是别死在事上头。”也有人回忆他总结一生的感悟:“党国靠不住,算盘最实在。” 从特务头子到豆腐坊老板,再到航运商人,徐恩曾的人生起伏印证了一个道理:当权力幻灭时,真正支撑人生的往往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 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转折,更折射出国民党政权后期的内部倾轧与系统腐败。中统与军统的恶斗,特务系统的腐化,都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溃败。而徐恩曾晚年做豆腐的经历,反而成为他跌宕人生中最踏实的一段记忆。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徐恩曾因军统“揭发”而下台》 人民网《徐恩曾因军统“揭发”而下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徐恩曾与中统兴衰》

0 阅读:0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