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认为,在未来的台海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一旦中国和朝鲜被美军击败,就会

当永安 2025-10-08 23:46:51

美国方面认为,在未来的台海战争和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一旦中国和朝鲜被美军击败,就会出现有限的核攻击!美军为此要提前做好准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之所以敢想“有限核打击”,根源在它对核战争的幻觉,觉得自己能控制风险。美国现在在调整核战略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可用性”,意思是核武器不能只是吓唬人,而要能真的拿来用。 而他们对“可用性”的定义就是,打了之后还能收得住场。但现实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局面根本不可能回头。 中国和朝鲜这种对核威胁极度敏感的国家,一旦发现对方动了核武,必然会升级自己的报复预案。到那时,什么“有限”,都变成空话。 更麻烦的是,美国现在还试图把“类核”手段纳入战术计划,比如电磁脉冲武器、高超音速投送平台、以及可以产生类似核效应的常规打击系统。这类手段在理论上确实可以瘫痪敌方系统,但在实际战争中,它和核打击的界限非常模糊。 被打的一方根本没时间去区分你是不是核弹,只要发现高强度辐射、指挥系统瞬间瘫痪,那反应自然就是报复性升级。换句话说,美国想靠技术区分“可控”和“不可控”,可对手根本不会给它这个机会。 还有一点,美国所谓的“提前准备”,其实不只是战略层面的研究,他们已经在演练。包括在关岛、日本、阿拉斯加等地,美军都在进行模拟“战术核响应”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核爆后的通信切换、防护系统运作、以及指挥链应急机制。 美军高层的意思是,“要防止意外升级,就得先做好使用准备”。听起来很理性,但实际上是让危险更接近现实。因为一旦核武变成“随时可用”的工具,决策门槛自然就被压低了。越是容易使用的武器,就越容易被使用。 而美国最没算清的一点是,它面对的对手已经不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也不是靠猜测就能吓住的对手。 中国在核战略上的原则是“有限但可靠的核反击能力”,也就是不主动用核,但保证被打时有足够反击力。这种原则听上去克制,但一旦美军动用核武,中国就会彻底改变战略态度。 对中国来说,核威慑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可信度。只要你动了核武,那“可信”两个字就变成必须兑现的承诺。 朝鲜更不用说,它的战略态度更直接,谁敢动我,我就动核。美国若真在东北亚开这个头,那就等于让整个地区进入“核连锁反应”。 所谓“有限核打击”,说白了就是美国自己骗自己的理论。核战争一旦启动,根本不可能止于一个战区。 别忘了,全球核态势是联动的,一旦美军在亚洲使用核武,俄罗斯肯定会提高警戒,欧洲会重新评估战略平衡,中东也会趁机混乱。到时候,美国想维持全球秩序都难。 更现实的是,这种行为反而会逼着中国和朝鲜在核威慑上加码,甚至在技术、部署上进一步靠近。美军所谓的“预防冲突”,最后只会变成“加速冲突”。 而从政治角度看,这种“有限核打击”预案更像是美军对自己信心不足的表现。它已经意识到,常规层面的优势在亚太越来越难维持,尤其是在台海方向,中国的导弹防御、海空力量已经构成实质性威慑。美国现在连在西太平洋部署都得考虑被精确打击的风险。 于是,他们开始想靠核威胁重建心理优势。但这就像一个拳头打不过对手的人,开始掏出刀子,说“我只是吓吓你”。问题是,对方一旦认定你敢用刀,这场冲突就没法回头。 更荒谬的是,美国口口声声说要“防止核扩散”,但自己却在主动降低使用核武的门槛。这种做法本身就削弱了国际核秩序。 冷战后几十年,好不容易形成的“核不使用共识”,就这样被美国一再“战略调整”给掏空了。美国觉得自己能控制一切,可世界从来不是按它剧本走的。核武器不是普通的武器,它一旦出现在战场上,所有规则都会重新洗牌。 所以,别再说什么“有限核打击”了,那东西只是战略学上的安慰剂。真正的核战争,从来没有“有限”这个选项。 一旦核按钮被按下,受害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整个人类社会的底线。美国如果真的想保持战略优势,最该做的不是幻想核打击的可控性,而是反思为什么连常规战争的胜算都要靠核武撑场。 到最后,这种“提前准备”不是保障安全,而是提前埋下失控的种子。核武器的最大威慑力,从来不在于能不能用,而在于永远不用。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