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就说今年上半年那数据,海关总署刚公布的,出口 13 万亿元,历史同期头一回突破这个数,其中机电产品就占了 60%,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新三样” 也涨了 12.7%。 但另一边呢,深圳那些做跨境电商的老厂倒了一批又一批。十多年的老字号电器厂说没就没,高峰时数百名员工昼夜赶工,靠卖小家电给欧美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说解散就解散了。还有东莞的电子烟工厂,前两年还在喊着开拓欧洲市场,今年全成了 “退潮的注脚”。 这看似矛盾的事儿,其实藏着大逻辑——倒的都是些靠低价爆款、依赖平台导流的粗放型企业,而真正撑起万亿顺差的,是能跟西方掰手腕的硬家伙。 咱们拿光伏行业举例最为恰当,前几年光伏小厂遍地都是,拼价格拼得头破血流,可这两年倒了一大片,尤其是 2025 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出口额同比降了 33%。但你以为这是中国光伏不行了?错!这是咱们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把西方的光伏产业逼得快没活路了。 美国从 2011 年就开始搞贸易摩擦,又是关税又是 “双反”,想把中国光伏挡在门外,结果呢?美国本土电池片产能才 2.3GW,九成以上都得靠进口,今年初组件价格直接暴涨,下游安装商和老百姓买单,这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欧盟更别提了,电网老化得 40% 的配电网用了超 40 年,可装机还得靠中国组件,2025 年需求量少说 84GW,咱们的隆基、晶科拿着 TOPCon 组件照样占市场。 那些倒了的中国光伏小厂,本就跟不上技术升级,在咱们头部企业 “走出去” 建海外基地的浪潮里,被淘汰是早晚的事,而这波淘汰恰恰让中国光伏的全球话语权更硬了,顺差自然往上走。 再看那些倒在跨境电商赛道的企业,它们的问题出在哪儿?疫情时靠 “宅经济” 爆单,就盲目扩张,可卖的都是没技术含量的小家电,依赖亚马逊导流,人家平台规则一变、欧美消费一收紧,立马资金链断裂。 但与此同时,咱们的宇通客车都在中亚交付第 10000 台车辆了,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市场占有率超 90%,山东墨龙的石油机械在拉美拿了 3 万多吨订单。 你对比下就知道,倒的是 “赚快钱” 的,起来的是 “做实业” 的,这些高端制造品卖出去,一单顶过去一百单小家电,顺差能不高吗?而这些高端装备抢的是谁的市场?以前都是欧洲的客车、美国的机械霸占着这些地方,现在咱们的产品又好又便宜,西方企业要么降价赚不到钱,要么守着高价丢市场,这不就是把它们挤出局的节奏? 更关键的是,这波企业倒闭是 “良性淘汰”。海关数据显示,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还在涨,2023 年就超 50 万家了,今年上半年又增了 8.5%,只是以前那种 “随便开个厂就能赚钱” 的日子结束了。 就像新能源汽车,以前咱们还得进口发动机,现在比亚迪、蔚来直接把电动车卖到欧洲,逼得大众、宝马急着转型电动化,可它们的技术跟不上,成本下不来,市场份额被咱们抢了不少。 西方工业靠了几十年的技术壁垒,被咱们一点点撕开,它们能不急吗?所以才搞出各种贸易限制,可越限制越说明它们怕了,怕咱们的高端制造彻底把它们的饭碗端了。 你再看看服务贸易,上半年收入涨了 13%,跨境旅行收入飙了 42%,逆差还降了 14%。这说明咱们不只是卖产品,连服务都开始抢西方的市场了。 早些年都是西方靠金融、咨询赚咱们的钱,现在咱们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商业服务也能往外输出了,这背后还是制造业升级带起来的产业链优势。那些倒闭的外贸企业,本质上是跟不上这种升级节奏,被市场和咱们自己的高端产能双重挤压,而这种挤压的另一面,就是西方工业在全球市场的节节败退。 所以说,贸易顺差高和企业倒闭根本不是矛盾的,反而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咱们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力量搞高端制造,才能在全球市场上跟西方硬碰硬,把它们的份额抢过来,顺差才会越来越大;而那些跟不上的中小厂被淘汰,恰恰是这种 “抢饭碗” 大战的必然代价。 现在这股倒闭潮,正是市场在逼着咱们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去攻占更高的科技山头。一万亿美元的顺差,是咱们现阶段实力的体现;而企业的倒闭,是下一阶段冲刺前的热身。所以,别慌,这场仗,咱们势头正猛!
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寒泉漱石鸣
2025-10-09 01:28:13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