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提出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为何也被拒绝了?因为真相是,长波电台的规模相当于军

阿皮历史库 2025-10-09 11:01:08

苏联提出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为何也被拒绝了?因为真相是,长波电台的规模相当于军事基地,一旦建立直接锁死了中国的核潜艇。     当年苏联提出建立的长波电台,是专门用来和潜艇、尤其是核潜艇进行超远距离通信的系统。     因为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会长时间潜航在深海中,不会频繁浮出水面,一般的高频或中波信号难以穿透海水。     而长波的波长很长、频率很低,可以在水下几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直接被潜艇接收,这就保证了战略核潜艇在隐蔽状态下依然能接收来自本土的命令。     在冷战时期,这种通信能力被认为是战略核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环,各个核大国都花了大量资源去建设类似的设施,比如苏联在自己境内建了好几个超大规模的长波电台,美国也有类似的系统。     苏联提出在中国建立这样一个长波台,表面上看是技术合作,但从中国的战略角度来讲,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也很严重。     长波电台的建设范围非常大,不仅需要巨量的土地,还要配套庞大的供电系统和高塔阵列,甚至需要专门的安全防护设施。     它本质上就是一座永久性的军事通信枢纽,一旦落地,就意味着它的运行和维护很可能由建设方苏联掌控。     长波电台能够覆盖的范围极广,如果核心控制权在外方手里,就有可能实时掌握中国核潜艇的动态,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干扰通信。     这对一个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而言,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核潜艇是中国战略核威慑体系最安全的一环,它的优势就在于敌人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这种优势被削弱,整个战略威慑力都会大打折扣。     中国在那个历史时期,已经明确了发展自己的战略核力量的路线,虽然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但独立掌控通信系统、雷达系统以及卫星系统是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础。     即便与苏联关系处于相对友好的状态,中国也不会把这种涉及最高防务的核心设施让外方主导。     另外,长波电台不仅用于潜艇通信,还可以在战时保持与海外驻军的联系,如果外方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运行细节,就会对中国的整体战略态势形成制约。     在冷战格局下,中苏虽然在某些领域合作,但也存在相互防范的情况。     拒绝长波电台提案,其实是在维护战略自主权。     这种决策在当时看来或许是谨慎甚至保守的,但在后来的历史中证明是极为必要的,因为中苏关系在七十年代已经出现明显裂痕,如果那时候同意了苏联的提议,等到关系破裂后,中国的战略通信体系会陷入被动。     有人可能还是不理解,当年既然苏联是战略伙伴,为何不能在这类设施上深入合作呢? 因为这就是涉及国防命脉的事,而且战略伙伴关系和战略主权也是两回事。     战略伙伴可以合作搞航天、搞常规武器研发,但涉及到战略核力量的通信体系,就属于完全不能被外方控制的红线领域。     历史已经证明,当年拒绝苏联共建长波电台的决定是明智的。     这确保了中国国防的自主权,为中国日后自主发展核潜艇事业奠定了基础,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很困难,但主权和尊严有时候比技术和资金更重要。     在国际关系中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看似慷慨的援助,都可能附带着隐形的枷锁。

0 阅读:81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