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这事得从那座叫奥尤陶勒盖的铜矿说起,那可是世界级的宝贝疙瘩,地底下埋着三千多万吨铜,还有一千多吨黄金,谁看了都眼馋。 当年中国主动想合作,毕竟咱有资金、有技术,离得又近,运输开采都方便,可蒙古却摇了头。他们心里打着小算盘:怕跟中国走太近被 “管住”,想搞个 “第三邻国” 政策,拉上西方势力来平衡,觉得这样才能挺直腰杆。最后干脆以 31 亿美元把矿卖给了澳洲力拓,合同里还特意加了两条狠规矩:不准把原矿卖给中国,连中国的电都不许用。 力拓当时美得合不拢嘴,觉得捡了个天大的便宜。要知道铜可是好东西,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它,全球一半多的需求都来自中国,这矿离中蒙边境才 80 公里,按理说挖出来就能赚钱。可签完合同刚开工,力拓就发现不对劲,第一个难题就是运输。蒙古不让走中国的通道,只能绕远路,光是运费就比预想的涨了 15%,算下来每运一吨铜都得多花不少钱。 更头疼的是电力问题。蒙古自己缺电,原本最省事的就是用中国的电网,可合同里写死了不准用。力拓没法子,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建燃煤电站,光为了过环保关缴的保证金就有 70 亿。这还不算完,蒙古又说缺钱,力拓只能豁免他们 24 亿债务,再借 50 亿无息贷款 —— 这些钱加起来比买矿的 31 亿还多,活脱脱成了 “慈善家”。 好不容易把电站建起来,开采又出了新问题。这铜矿表面上没多少矿,真东西全在地下几百米深的地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力拓挖了半天,第一批开采的量少得可怜,成本却一路飙升,最高的时候超支了 19 亿美元。 蒙古一看不赚钱,立马翻脸,说项目风险太大,直接叫停了开采。力拓懵了,前期的钱都砸进去了,停工就等于血本无归,只能跟蒙古反复谈判,磨了两年才重新拿到开采许可。 等力拓终于挖出铜精矿,又撞上了最讽刺的坎儿:全球铜需求大半在中国,其他国家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货。蒙古不让直接卖,力拓只能先运到第三国,换个包装再卖到中国,绕了这么一圈,不仅多花了运费,最后还是得靠中国市场。数据显示,这矿 70% 的铜精矿,最终还是流到了中国,当初的禁令等于白设,纯属折腾人。 蒙古原本想靠这个矿搞 “本地化加工”,自己生产铜产品卖个好价钱,可他们工业基础太差,设备零件 80% 都得进口,根本搞不起来,最后还是只能卖原材料,跟原来的想法完全两码事。力拓这边更惨,从 2009 年接盘到 2025 年,16 年砸进去 170 多亿,利润没见着多少,官司倒吃了一堆,连项目的推手、蒙古前总理奥云额尔登都因为贪腐下台了,这买卖做得别提多窝囊。 其实蒙古心里门儿清,他们 92% 的外贸都靠中国,平时遇到雪灾旱灾,中国的救援物资和医疗队都是第一时间到,修公路、建医院也帮了不少忙。可偏偏在铜矿这事上舍近求远,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矿虽然贡献了蒙古 30% 的出口额,却没让他们富起来,反而因为政策反复,让国际投资者都犯了嘀咕。 力拓也算吃够了教训,本来以为抱上了世界级资源的大腿,没想到被地缘政治的算盘坑得够呛。中国这边倒没受多大影响,除了蒙古,还有智利、秘鲁这些稳定的铜矿合作伙伴,多花点运费照样能买到需要的铜。现在蒙古新政府也松口了,想重新跟中国谈合作,估计是终于明白:远亲的承诺再好听,也不如近邻的互助实在。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简单道理:做买卖得看实在的,邻居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资源再好,脱离了身边的市场和配套,根本玩不转。蒙古当年逞的强,没换来独立,反倒让各方多花了冤枉钱;力拓贪便宜接盘,最后成了冤大头。绕地球一圈的合作,哪有隔条边境的互助来得踏实呢?
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