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国,世界将会怎样?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如果没有美国的话,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为公平! 这话听着挺直接,可扒一扒这些年的国际事儿,还真能找到不少实打实的依据,就说眼下没停的俄乌冲突,里头藏着的美国影子就没断过。 美国国防部又一次官宣了对乌克兰的军援,这一轮价值4亿美元,里头还首次加了“黑色大黄蜂”纳米无人机,算上这次,自2021年8月到现在,这已经是第43轮军援了。冲突爆发到现在,美国砸进去的军事援助总额早超430亿美元。 可钱花了不少,效果却没达标,乌克兰防长自己都对着美媒承认,反攻进度比计划慢得多。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一份内部报告更直接,批评乌军没用好西方教的战术,白白浪费了援助优势。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看得明白,他说美国这么递武器,早突破了道德和常理的底线,最后只会让城市变废墟,田野里全是未爆弹药和破碎的生命。 要是没了美国在中间拱火,这些武器支援断了源头,冲突说不定早有了坐下来谈的机会,哪用得着让老百姓遭这么久的罪。 美国不光在战场上搅局,在国际组织里也总搞特殊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被它折腾得够呛,这已经是第三次宣布退出了。每次理由都绕不开“美国优先”,一会儿说机构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合心意,一会儿又拿巴勒斯坦成员国身份说事儿。 之前特朗普执政那几年更夸张,《巴黎协定》、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说退就退,把国际社会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合作架子拆得七零八落。国际组织本是让各国凑一起商量事儿的地方,讲究个少数服从多数,可美国一不高兴就掀桌子,其他国家的意见根本没人当回事。 没了它这个“规则破坏者”,像教科文组织这样的机构,说不定能安安稳稳推进教育、文化合作,不用再被某一国的私心牵着鼻子走。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美元霸权带来的不公平,这些年美国靠着美元是世界货币的地位,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一边疯狂印钱举债,联邦债务从2017年的20万亿美元飙到2024年的近36万亿,跟GDP的比例都超120%了;一边用这些“纸钞”换其他国家实打实的商品和资源。 这种“美元换制成品”的模式里,美国付出的少,拿的却多,其他国家等于白干了不少活。 新冠疫情那阵子,这种不公平更明显,美国直接动用《国防生产法》,把疫苗原材料的出口给禁了,印度最大的疫苗生产商急得没办法,CEO只好直接在推特上喊话拜登求饶,说没原材料连给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都造不出来。 要知道,这家厂本是全球疫苗实施计划的最大供应商,承诺给中低收入国家供20亿剂疫苗,就因为美国这道禁令,生产全卡壳了。 要是没了美元霸权,各国说不定早换成“制成品换资源”的模式,你出矿产能源,我出工业产品,大家互相需要,谁也别想占便宜,这样的交易才叫真公平。 美国还总喜欢拉着自己的小圈子搞排挤,把好好的全球化拆得七零八落,这些年它一门心思推“印太战略”,又靠北约在欧洲搞阵营对抗,说白了就是想让其他国家都听它的,跟它不对付的就联合起来打压。 可现在越来越多国家不买账了,“全球南方”的国家们开始自己搭台子搞合作,搞出了新的全球化模式,这种新模式里,动力不再是美国,治理机制也不讲谁的拳头大,而是看谁的方案更公平高效,大家各取所需,不用再看美国的脸色,也不用怕被它随便制裁。 叙利亚的天空也能说明点问题,最近美国和俄罗斯的飞机在叙上空频频发生摩擦,美军一架MQ-9无人机被俄军热焰弹击中,螺旋桨都毁了。美军还反过来指责俄军鲁莽,可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军队本来就不该在叙利亚赖着不走。 这些年中东的乱局,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内战,背后总少不了美国的身影,要么是打着“反恐”的旗号驻军,要么是偷偷给反对派送武器,把这地方变成了博弈的棋盘。 要是没了美国在中东的搅和,当地国家说不定能自己掌控局势,不用再受外部势力的摆布,老百姓也能早点过上安稳日子。 其实埃尔多安的话,说出了不少国家的心声,美国这些年仗着实力强,把“公平”俩字抛到了脑后,国际规则合心意就用,不合心意就扔,好处自己先占,风险全推给别人。 没了它,联合国的决议不会再被随便否决,发展中国家不用再为疫苗原材料发愁,小国不用再怕被霸权打压,连全球化都能回到平等交换的正轨上。 当然,没有美国的世界未必能一下子变得完美无缺,各国之间说不定还会有新的矛盾,但至少那些被霸权压得喘不过气的公道,终于有机会站到台面上。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能在国际上有说话的份儿;贸易不用再看美元的脸色,资源和商品能真正等价交换;冲突能靠谈判解决,而不是被第三方递武器拱火。这大概就是埃尔多安口中“更公平”的真相,也是不少国家默默期待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