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坂本幸雄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手里攒下的可不止是几项专利那么简单。他带来的是一套能让整个芯片工厂顺畅运转的“产业操作系统”。 在他看来,光给技术不给方法,根本解决不了中国芯片制造的根本问题。 当时中国芯片厂里,不少老师傅的技术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这在生产上很容易出问题。 坂本幸雄直接把日本匠人那套“导师带徒”的模式搬了过来,让老师傅带着新人一步步学,把经验实实在在传下去。 没想到这老办法还真管用,到了2020年,长江存储的3DNAND良品率一下就冲到了92%,离行业巨头三星的水平越来越近了。 在研发上,坂本幸雄也搞了个新花样。他专门成立了“跨代研发部”,让懂AI模拟的年轻人和干了几十年的七旬老专家一起干活。 这俩拨人年龄差了快半个世纪,一开始大家还担心合不来,结果在攻关128层堆叠技术的时候,年轻人的新想法和老专家的经验碰撞出了大火花,顺利把技术难题给攻克了。 他还把日本的精益管理用到了产业链里,搞了个“垂直循环模式”。简单说就是一家工厂的废料,经过处理后能变成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就这么一改,成本直接砍掉了18%。 不光如此,他还动用自己在行业里的人脉,帮中微半导体牵线日本真空技术协会,就这么一搭桥,关键设备蚀刻机的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12%涨到了41%,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不过,在中国做事也不是一帆风顺。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激烈,虽然这让中国发展半导体的决心更坚定,投入的资本也更足,给了坂本幸雄施展的舞台,但麻烦也跟着来了。 2022年,紫光集团自己出了债务危机,坂本幸雄一直寄予厚望的DRAM项目说砍就砍,他也只能无奈离开。那时候大家才看到,再厉害的技术,在失控的资本面前也没啥抵抗力。 更让他心寒的是,2023年他亲手培养起来的核心团队,被国内的长鑫存储用高薪全挖走了。本来是想一起把中国半导体做起来,结果成了同行之间拆台,辛苦积累的技术一下子就断了层。 后来有人私下听他感慨,说“报仇也得有更坚实的土壤啊”。 虽然坂本幸雄在紫光的项目没能善始善终,但他留下的东西可比他个人的成败重要多了。最不显眼却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他帮中国制定了一套和国际JEDEC不一样的存储芯片测试标准。 别小看这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行业不再只是跟着别人的规则走,开始试着参与制定规则了。 而且经他这么一推动,中国在28纳米这种成熟制程上站稳了脚跟。现在全球都盯着最尖端的芯片技术,可恰恰是28纳米这种成熟制程,成了对抗技术封锁的重要支撑,就像“农村包围城市”一样,慢慢走出了自己的韧性。 他培养的那些人也成了行业里的“火种”,虽然团队被挖走挺可惜,但他的做事方法、技术理念却在行业里扩散开来,让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都活跃了不少。 后来紫光还提出要搞“坂本实验室”,想把他脑子里的经验用AI保存下来,这要是成了,说不定能让顶尖人才的智慧以另一种方式“一直存在”。 说到底,坂本幸雄来中国“报仇”的故事,早已经超出了个人恩怨。他就像个园丁,把一颗带着自己多年情结的种子,种到了中国这片土壤里。 这颗种子没有完全按照他设想的样子生长,却在和这片土地的磨合中,长出了让人意外的模样,也给全球科技竞争添了更多不确定又让人期待的可能。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
栗頿聊
2025-10-09 22:10:13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