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过去几年,西方舆论总把注意力放在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仿佛这些就是俄罗斯能撑下去的关键,但说白了,战争比拼的不光是武器弹药,更是背后的经济韧性。 俄罗斯的家底大家都清楚,就是靠石油和天然气,战前欧洲是最大的买家,占了俄能源出口一半以上。 可冲突一爆发,欧盟迅速断供,俄油气出口一度掉到谷底,国家财政眼看要塌,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接住了这盘大棋。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买了超过1亿吨原油,加上液化天然气、管道输气,全年能源贸易额占了中俄总贸易的四成以上,简单点说,俄罗斯每赚3块钱,就有1块来自对华能源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钱直接进了俄财政,保证了前线物资、国内工资和工厂运转。 这种接盘不只是救急,而是长期稳定,中俄管道不停供,北极LNG航线开通,“影子油轮”成群奔赴中国港口,运输网络彻底打通。 对比之下,印度曾在高峰期一天买200万桶俄油,但一受美国施压,份额立马腰斩,这种短期抢购和中国的稳定承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能源能卖出去,还要钱能收得回来。 美西方最狠的一招就是切断SWIFT支付,把俄罗斯踢出美元结算体系,想让它手里的油气卖出去也换不来外汇。 可咱们早已和俄罗斯建立本币通道,2024年两国贸易里超过90%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而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里,人民币份额飙升到35%,国家福利基金里更是高达60%。 人民币不仅成了结算货币,还成了俄罗斯的“第二外汇”,更有1500亿元人民币互换协议,随时能帮俄罗斯补充流动性,西方的金融封锁,被硬生生绕了过去。 除了能源和金融,产业链的支撑同样关键,西方一刀切制裁,让俄罗斯的机床、芯片、光学仪器、零配件断了供应,本来整个工业体系都要陷入停摆,但中国制造顶了上去。 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增长近五成,机床、挖掘机、阀门、光学设备、电子零件统统送到位,有研究调查显示,七成俄企用中国设备替代西方产品,六成以上靠中国零部件维持生产。 就连俄军的火箭炮、坦克、无人机,也嵌入了中国的民用芯片和热成像仪,外界再怎么制裁,俄罗斯的工厂和军工生产线始终没断。 与此同时,中国还大量进口俄农产品,大豆、油菜籽、小麦全盘接收。 这样一来,不仅咱们的生意路没断,俄罗斯农民的生计也稳住了,而中国百姓的餐桌也更有保障,双向循环之下,俄罗斯的社会基本盘没被冲垮。 反观伊朗和朝鲜,它们的援助虽然显眼,但终究只是短期药效,伊朗送了无人机和导弹技术,朝鲜贡献了数百万枚炮弹,甚至派兵支援,这些确实在前线制造了压力,但都是消耗品,打一轮就少一轮,换不来长期的财政收入,更撑不起一个大国的经济运转。 真正能让俄罗斯在制裁下还维持GDP增长、制造业扩张的,是大国提供的市场和产业循环。 而在这其中,中国也获益颇丰。 俄油比国际市场低15%,2024年中国因此节省了超50亿美元的支出,还降低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原油、天然气有管道和北极航线保障,运输更安全。 未来“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投产后,中国每年能多拿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加上远东线路,累计近千亿立方米,足够再养活一个欧洲大国的用气量,这不仅是救急,更是长远的能源布局。 更重要的是,中俄合作已不止步于油气,核能、小型反应堆、氢能产业链、人工智能能源管理方案,都在逐步展开,亚马尔LNG三期项目国产化率已提升到45%,带动几十亿美元的设备出口,这是从“传统贸易”走向“未来产业”的升级。 所以说,俄罗斯能在制裁围堵下没崩盘,靠的不只是伊朗和朝鲜送来的炮火。 之前乌克兰总统屡屡指责东大是“延长战争的帮手”,其实很可能说明他们心里清楚,真正托住俄罗斯的,不是热闹的火光,而是低调的经济命脉。 说到底,别人给的是消耗品,而我们正常做生意,给的却是续命的血脉,俄罗斯能撑到今天,真正的底气不在战场,很可能是背后那条被大国支撑的经济大动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
木槿论事
2025-10-09 22:17: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