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怕是世界上第一个,能用“暂停营业”的方式,来拖垮自己军队的国家。随着联邦政府正式“关门”,五角大楼不得不向其130万现役军人,宣布一个尴尬的事实:你们的工资,从今天起,停发了。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事件在2013年10月1日拉开帷幕,这次持续16天的停摆源于国会两党围绕预算的激烈对抗。 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坚持在拨款法案中附加条款,试图推迟奥巴马医改的实施,而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则坚决反对任何附加条件。这种分歧直接导致临时拨款提案屡屡卡壳,最终资金链断裂,非核心联邦部门被迫关闭。关门期间,约80万联邦雇员进入无薪休假状态,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全面停摆。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政治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党派利益往往凌驾于国家运转之上,预算成为博弈的战场。 关门的直接经济成本高达240亿美元,其中包括生产力损失和后续恢复支出。 更深层的影响波及社会保障体系,数百万民众的医疗补助和失业救济支付面临中断风险。联邦政府的行政机器停转,不仅拖累了日常民生,还放大了个体家庭的财务压力。许多依赖政府服务的群体,如低收入老人和失业者,突然间失去了可靠的支柱。这次事件提醒人们,大国治理的脆弱性往往藏在财政细节中,一旦党派僵局升级,整个社会网络都会颤动。关门的教训在于,短期政治算计可能酿成长期信任危机。 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支柱,本该是关门豁免的优先领域,但现实远非如此。 关门首日,五角大楼就面临支付系统冻结的困境,现役军人虽继续执行任务,却可能遭遇薪资延迟。志愿兵役制下,美国军队依赖稳定收入维系招募和留任,任何中断都可能动摇这一基础。2013年关门前,国防部已预警,10月15日的半月薪将推迟发放,除非国会紧急立法。130万现役人员中,许多人分布在海外基地,薪资中断意味着家属开支雪上加霜,如房贷、医疗和子女教育费用。这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考验军队职业承诺的严峻考验。 为避免实际中断,国会于9月30日仓促通过了《支付军人法案》,奥巴马总统当晚签署,确保现役和预备役军人薪资准时到账。 该法案覆盖约110万现役军人及部分文职支持人员,总拨款约500亿美元。这项立法虽化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暴露了制度设计的短板:国防支付竟需单独立法,凸显常规预算的脆弱。关门期间,军队作战任务未受影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部署照常进行,但后勤协调因文职员工休假而延误。维修设备和情报分析等工作效率下滑,间接增加了风险。这种权宜之计虽保住了面子,却无法掩盖党派博弈对军事准备的潜在破坏。 尽管薪资最终未真正中断,这次事件仍对军队内部凝聚力造成隐形冲击。 志愿兵役自1973年实施以来,强调经济激励作为核心吸引力,平均服役期仅为6.6年,留任率高度依赖薪酬稳定性。关门的阴影让士兵质疑这份合同的可靠性,尤其在经济低迷期,招募难度已然上升。国防部数据显示,2013年后军队留任率小幅波动,部分基层军官表达了对政治不确定性的不满。这反映出忠诚度的多维性:金钱只是表层,深层是国家承诺的信誉。党派内耗反复上演,军队作为国家工具的角色被边缘化,长期看可能侵蚀职业伦理。 国际层面,这次关门被对手视为美国霸权衰落的信号。 中国和俄罗斯媒体广泛报道,强调华盛顿的内部分裂削弱了全球领导力。盟友如日本和韩国则加深忧虑,他们的安全依赖美军驻扎和核保护伞,关门期间的支付风波让东京和首尔官员频频致电五角大楼求证承诺。欧洲北约伙伴也启动备用计划,增加本土防务投入。
美军即将公布!10月8日,路透社的报道,据美国官员与知情人士透露,经过数月的拖
【5评论】【6点赞】
陈醉
印双倍的钱,发到他们手中,不就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