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当着向华强和财务总监的面,把办公室桌子上的东西全摔了! 就因为CEO背着她签了1000万美金的舞台剧合同,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公司发这么大的火,场面吓得没人敢出声。 事情得从之前说起,向太早就跟团队聊过,不建议碰舞台剧。她在娱乐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太清楚舞台剧的门道——看着光鲜,实则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投进去的钱很可能打了水漂。 可公司CEO压根没把她的话当回事,偷偷跟对方签了合同,转头就拿着文件找向太签字拨款。估计CEO心里还打着小算盘,觉得合同都签了,向太就算不乐意,也只能认了,毕竟总不能让公司失信。 哪想到向太一看合同就炸了。她拿着文件的手都在抖,不是怕花钱,是气有人敢这么糊弄她。当着向华强和财务总监的面,她直接把桌上的笔、文件夹、水杯全扫到地上,噼里啪啦的声响在办公室里特别刺耳。 “我早就说过不做舞台剧,你们背着我签合同,这1000万我绝不会给!”向太的声音又急又厉,眼神扫过在场的人,没人敢跟她对视。CEO站在旁边,脸一阵红一阵白,想解释又说不出话来。 事后有人说向太太情绪化,不就是签个合同吗,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可懂行的都知道,她这哪是单纯发泄情绪,分明是在立规矩、做警告。 向太心里清楚,这次要是松了口,以后公司里“先斩后奏”的事只会越来越多。管理层都觉得她好糊弄,那公司的决策流程就全乱了,到时候不知道要亏多少钱。她摔的不是东西,是给所有人提个醒——她的话必须听,公司的规矩不能破。 其实这不是向太第一次这么强硬。2019年的时候,公司有个制片人拍电影,没按审批的预算来,偷偷加了3000万成本,还说“片子都拍一半了,总不能停吧”,想逼公司掏钱。 向太知道后,直接停了项目的所有资金。她把制片人叫到办公室,当着其他负责人的面,把超支明细摔在桌上:“预算就是红线,你敢越线,就得自己承担后果。”最后那个制片人不仅自己赔了部分钱,还被调了岗,再也没机会管项目。 从那以后,公司里没人敢随便乱改预算、擅自做决定。向太就是这样,平时对团队挺包容,可一旦涉及到规则和权力边界,她绝不让步。 再说这次1000万美金的舞台剧投资,向太说它是“无底洞”真不是瞎猜。看看行业数据就知道,百老汇联盟2023年的报告里写着,新舞台剧平均制作成本得1500万到2500万美金,要一两年才能回本,而且60%的剧最后都亏了。 国内更惨,2024年舞台剧的平均成本800万到1500万人民币,能收回成本的还不到40%。关键是舞台剧除了票房,没什么其他赚钱的路子,不像电影能卖版权、搞衍生品。一旦口碑不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钱投进去就像石沉大海。 向太在这行摸爬滚打几十年,投资过电影、综艺,还捧红过不少艺人,对风险的判断比谁都准。CEO连这些基本情况都不考虑,就敢签合同,在她看来就是不专业、不尊重她的决策。 还有人说,向太敢这么硬气,是因为有向华强撑腰。可熟悉他们夫妻的都知道,在公司业务上,向太有绝对的话语权。这次向华强也在场,却一句话没说,就是默认向太的处理方式。 这些年向太一直在塑造自己“专业决策者”的形象。她上综艺、谈投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她不是“向华强的妻子”,而是能独当一面的管理者。要是这次对CEO的越权行为妥协,不仅会让她在公司里没威信,外面的合作伙伴也会觉得她好欺负,以后谈合作就难了。 其实很多公司里都有“先斩后奏”的问题,管理层觉得“生米煮成熟饭”就能蒙混过关。可这种行为特别伤公司,一方面会打乱决策流程,让下面的人跟着学坏;另一方面,没经过充分评估的决策,很容易让公司亏钱。 向太的处理方式虽然激烈,但特别有效。提前把规则说清楚,发现问题立刻止损,还当着所有人的面立威,这样才能杜绝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 现在再看,向太摔东西那一下,摔得值!既保住了公司的钱,又立住了自己的权威,还整顿了公司的风气。要是换成别的管理者,可能还在跟CEO磨嘴皮子,最后说不定还得妥协。 你们觉得向太这次的处理方式过分吗?要是你们公司有人“先斩后奏”,你们会怎么应对?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向太当着向华强和财务总监的面,把办公室桌子上的东西全摔了! 就因为CEO背着她
惜陈谈娱乐
2025-10-09 23:55:25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