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叫刘铁骑,是大贪官刘青山的儿子,父亲在1952年被枪毙的时候,刘铁骑才6岁,

颜冬白云 2025-10-10 00:00:47

他名叫刘铁骑,是大贪官刘青山的儿子,父亲在1952年被枪毙的时候,刘铁骑才6岁,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刘铁甲和刘铁兵,造此变故后,刘铁骑一夜之间长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的寒冬,保定东关大校场北风凛冽,枯草在风中颤抖。一声清脆的枪响,宣告了新中国第一起轰动全国的反腐大案走向终结。 被处决的人,是曾经叱咤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革命干部——刘青山。他的身旁还有与他并肩多年的张子善。两人曾是人民的功臣,却因为贪腐,走上了不归路。 刘青山早年是穷苦农家子弟,革命战争中敢打敢拼,被视作干部楷模。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天津地委书记,手握重权。但正是在和平年代,原本坚守的革命精神逐渐被特权思想腐蚀。1950年的春天,5岁的刘铁骑跑进父亲的小灶食堂要和父亲一起吃饭,干部们见了都笑。 小孩子的天真举动,却折射出刘青山享受特殊待遇的现实。小灶里的肉香,是那个年代普通干部难得一见的奢侈。 表面上,刘青山还维持着“清廉干部”的形象,老家三间破屋未翻修,亲戚来投奔也未大摆宴席,甚至还拒绝妻子替外甥女转供给制的请求。但背地里,他在天津马场道安置了另一座豪宅。红砖绿瓦的小洋楼里,陈设华丽,餐桌上终日佳肴不断,彻底背离了革命时期的简朴作风。 张子善是刘青山的搭档,两人起初配合默契,后渐渐结成贪腐同盟。张子善虽然仍住在地委大院,却经常有专车送来鸡鸭鱼肉和香烟美酒。 为了维持奢靡生活,他们不惜伸手向国家和百姓的救命钱要资源。1950年夏,天津遭暴雨,中央调拨救济粮“以工代赈”。 刘张二人却将220万斤口粮掺入霉变粮,克扣份额,换好粮卖钱。饥饿中的农民吃下坏粮后,有人甚至病死。 之后,机关搬迁所用的木材采购成了他们大发横财的新机会,倒卖木材牟取巨额利润。两人的行为引起地委副专员李克才的强烈不满,他多次当面提醒、向上级反映,并拒绝了200万元“营养费”的贿赂。 1951年夏天,河北省委决定调整刘张的职务,引发两人内讧,互相拆台暴露问题。省委随即成立调查组,查出贪污金额高达171亿旧币,甚至发现刘青山吸毒成瘾、张子善焚毁证据的事实。12月,中央批准死刑。 公审大会在保定举行,数万人到场。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不仅是刘、张二人生命的终结,也是新中国对腐败的首次重拳出击。“三反”运动因此掀起高潮,警示全国干部必须保持廉洁。 刘青山被枪决后,留下一双儿女和年仅6岁的长子刘铁骑。对这个孩子而言,父亲不仅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如今,英雄一夜之间成了“贪官”,全家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刘铁骑过早失去童年,开始承担长子的责任。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他既要面对贫困,也要忍受周围异样的目光。 1965年,20岁的刘铁骑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石油学院。他明明有能力报考更好的学校,却因高考表格上的那句“父亲刘青山,原天津地委书记,1952年被处决”而不敢填报热门专业。父亲的污点成了他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 他后来回忆此事时,语气平静,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整个家族难以言说的痛苦。 刘铁骑的经历,让人看到腐败不仅毁掉了当事人的前程,也连累无辜的家庭成员。他的成长史,是这起反腐大案中最令人唏嘘的注脚。 一个原本可以光明磊落、前途无量的家庭,因为贪腐而坠入深渊,提醒世人权力必须被制度约束,不能任性妄为。 信源:红色文化网——新中国反腐第一案,刘青山儿子讲述,父亲枪决后的遭遇

0 阅读:0
颜冬白云

颜冬白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