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免费的午餐! 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没抱上中国大腿,

波览历史 2025-10-10 00:06:10

没有免费的午餐! 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没抱上中国大腿,便宜了力拓!   蒙古国经济三分之一靠挖矿撑着,矿业出口占了全国出口的九成以上,可离中国边境仅80公里的奥尤陶勒盖铜矿,这个藏着数千万吨铜和上千吨黄金的宝贝疙瘩,却成了最尴尬的存在。   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超级矿山,对蒙古财政的贡献还不到5%,远不及当初预想的三分之一。   当年放着近在眼前的中国不合作,非要把项目交给澳大利亚力拓,如今的局面早已说明,资源合作从来不是选“远亲”就能避险,关键得看谁能解决真问题。   蒙古当初选力拓,算盘打得其实很清楚。   一方面想靠“第三邻国”平衡关系,觉得把股权交给澳大利亚企业,能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另一方面看重力拓的国际名气,以为靠着这家老牌矿企,矿石能卖个好价钱,还能避开和中国的直接利益纠葛。   他们没算错力拓的实力,这家企业一出手就拿下66%的控股权,2013年露天矿刚投产,第一批铜就卖到了中国,一年就赚回16亿美元。   可蒙古没明白,挖矿只是第一步,供电、运输、市场消化这些硬骨头,从来不是单靠资本就能啃下来的。   力拓的短板从一开始就摆在那。奥尤陶勒盖地处偏远,从投产那天起就靠中国的输电线路供电,每年花掉的电费就得一个亿。   蒙古突然要求必须在本地建电厂,不准再用中国电力,力拓只能硬生生把地下矿的开发资金挪过来填坑。   建电厂的钱花出去了,可蒙古自己没技术也没人才,原定2023年试运营的电厂拖了快两年才勉强启动,光这一项就多花了十几亿。   更头疼的是,力拓只懂挖矿卖矿,根本不愿投入基建,蒙古急着靠矿山拉动经济,只能频繁修改规则,一会儿要追加开发金银副矿,一会儿要提高股权占比,2022年底还逼着力拓掏了31亿美元收购股权,才保住控制权。   这根本不是政策反复,而是合作模式从根上就没对齐。   蒙古需要的是能带动基建、创造就业的“伙伴”,力拓却只想当赚快钱的“老板”。   反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矿业合作,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紫金矿业在刚果(金)的铜矿项目里,不仅投了五亿多美元建矿山,还修公路、架电线,给当地创造了两千多个工作岗位,几年里缴的税费就有四亿多美元。   当地矿业公司董事长都夸这是合资的典范,因为这种模式把企业利益和当地发展绑在了一起,自然不会有频繁的矛盾。   蒙古后来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2025年上半年,僵持了十几年的塔温陶勒盖煤矿终于对中国敞开大门,合作一敲定,中国企业就牵头修起了跨境铁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运输难题。   有数据说,要是早十几年和中国合作,这个煤矿能多赚三百多亿美元。可奥尤陶勒盖的坑已经挖深了,力拓砸进去的七十多亿成本,靠现在的产量得十几年才能回本。   更无奈的是,矿里95%的铜还是得卖到中国,2016年就因为外交风波卡在口岸,货车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排成长队,供应链差点断了,想往日本卖几批根本没人接。   网友说得实在,这不是抱不抱大腿的问题,是找没找对“过日子的搭档”。   中国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市场,不只是因为需求量大,更因为有配套的能力。   内蒙古的输电线路就在边境等着,口岸的物流通道现成的,甚至能帮着建加工厂把矿石变成成品,这些都是力拓给不了的。   现在全球铜价波动大,国际能源署都预警未来十几年会缺铜,力拓想靠奥尤陶勒盖翻身,可蒙古政府又开始提环保要求,风沙治理、废水处理都要额外花钱,这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炸。   蒙古的短视还不止这一次。2025年初刚和法国公司签了十几亿美元的铀矿开发协议,延续了找“远亲”的老路子。   可铀矿开发同样需要基建和市场,法国企业大概率还是只挖矿不投入,用不了多久,奥尤陶勒盖的纠纷可能又会重演。   要知道,中国现在铜企的全球布局越来越广,手里掌控的铜矿储量占了全球近五分之一,技术和经验都足够支撑大型项目,蒙古放着家门口的资源不用,非要舍近求远,实在让人费解。   力拓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2025年因为没如实披露项目问题,被投资者告了,光和解金就赔了一亿多美元。   矿山产量是涨了,可赚的钱还不够填之前的窟窿,更别说应对蒙古随时可能变的政策。   这座离中国边境只有80公里的超级铜矿,本应是蒙古经济的“发动机”,却成了力拓的“拖油瓶”,成了蒙古心中说不出的遗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