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俄乌双方又各自通报了新一轮无人机攻防战果。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边境州拦截184架乌克兰无人机,乌克兰空军则宣称击落俄军88架无人机。 10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从前一晚23时到次日7时,防空系统在边境多州拦截184架乌克兰无人机,主要集中在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地区。这些无人机多为固定翼型号,试图渗透能源和军用目标,但俄方通过雷达网和电子设备覆盖,多数在接近时被压制。乌克兰空军同期报告,俄军从6日晚18时起发射152架无人机加2枚弹道导弹,到7日9时,乌方击落并压制88架,焦点在哈尔科夫和敖德萨方向。 这场交锋凸显双方对无人机的依赖程度。俄罗斯侧重数量输出,月产数千架,但零件来源分散,通过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等渠道获取民用组件,如美国芯片和日本传感器。这种绕道方式维持规模,却导致批次不稳,飞行中故障率约30%,实际抵达目标不足一半。为弥补,俄军采用饱和战术,消耗导弹库存,S-400单枚成本百万美元,对比乌方低价无人机,经济压力渐显。 乌克兰方面,产能目标百万架,但实际战场可用不足150万,生产标准化弱,部分用二手电池和航模部件。远程打击靠北约技术注入,如美国制导模块和德国传感器,提升精度到2000公里,但供应波动大,今年7月中断导致能力降30%。电子战系统如AN/ALQ-214压制60%俄无人机,却需外部维护,一旦援助缩水,优势易失。 战报数字本身存水分,俄方未分清自毁和击落,乌方回避自身损失超俄军的事实。这反映舆论需求,俄用高拦截稳住民心,乌用击落量争援助。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3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