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三国的文学典故中,鲁肃不是个陌生的人物,他是“单刀赴会”“刮目相看”两个成

浩然说文史 2025-10-10 00:15:53

在有关三国的文学典故中,鲁肃不是个陌生的人物,他是“单刀赴会”“刮目相看”两个成语故事的重要配角,也是《三国演义》中周旋在瑜亮二人之间的老好人一个。比起老好人这个赫赫有名的演义二创,真实的鲁肃,要有魅力的多。 在临淮东城当地,鲁肃鲁子敬是个名人,他生得“体貌魁奇”,又“思度弘远,有过人之名”“好为奇计”,还有过在率领宗亲南渡长江避乱的时候吓退追命的传说,可以说文武双全。 一个人文武双全已经足够让人羡慕,但鲁肃还很有钱,他“家富于财”,不过和热衷聚敛的豪族不同,鲁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 ”,是个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有钱人,他“甚得乡邑欢心”,甚至吸引了袁术的注意力。 当然,鲁肃不大看得上袁术,他觉得“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于是“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和周瑜一道过江,投奔了孙策这个领导,孙策早亡,周瑜又把鲁肃推荐给新领导孙权。 孙权和鲁肃有过一次堪称江东隆中对的谈话,因为在榻上完成,也被叫做“榻上策”,这段谈话让孙权发现了鲁肃的治国才能,后来也成为东吴的治国方针之一。 “榻上策”后,鲁肃就一直被孙权重用,无论是孙刘联盟的成立,还是赤壁之战的胜利,又或者是蜀吴湘水划界,背后都有着鲁肃斡旋的身影。 在孙刘联盟的存续过程中,鲁肃一直像定海神针一样,维护着两个国家岌岌可危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不惜让出一部分东吴的利益,只为了确保“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 可惜的是,因为鲁肃在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劝孙权借出荆州,孙权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认为鲁肃“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过除此之外,他对鲁肃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建安二十二年,四十六岁的鲁肃去世,孙权亲自为他操办丧事,在孙权称东吴大帝那年,还和公卿提到鲁肃,认为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