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终于硬气!驻韩美军要针对中国,李在明表示不满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10月1日跑到首尔近郊开记者会,张嘴就说驻韩美军不能只盯着朝鲜,得把矛头对准中国,这话跟往韩国政坛扔了颗手雷没两样。 好在韩国总统李在明这回没含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这分明是给美国划下红线——想把韩国当亚太围堵的桥头堡,没门! 9月29日驻韩美军刚宣布,在韩国西部的群山空军基地,部署了MQ-9“死神”无人机侦察大队,说要搞“印太地区监视侦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无人机的侦察范围根本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紧接着乌山空军基地又部署了新型防御系统,说是应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可谁都清楚,这是在为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搭架子。 更过分的是,这些部署韩方事前只得到“象征性通知”,美军连装样子的协商都懒得做,把韩国的“同盟主权”踩在脚底下。 德里斯科尔10月1日更是把话说死,表示驻韩美军的使命要涵盖“威慑中国”,这等于逼着韩国从“半岛防御”的安全轨道,跳到中美博弈的火坑里。 李在明这回的硬气,可不是一时冲动,是被美国逼到了墙角后的反击。 早在8月他就对媒体直言,对驻韩美军角色变化“难以赞同”,9月又在社交网站发长文,强调韩国必须走“自主国防之路”,绝不能被卷入外部军事冲突。 10月1日刚以三军统帅身份检阅完军队,转天就对着美军的表态亮明态度,这节奏拿捏得很清楚:韩国的国防得围着自己转,不是给美国当马前卒。 他在执政党会议上那句“驻韩美军应聚焦半岛防务,而非扩大威慑范围”,话里全是不满:你们要遏制中国自己上,别拉着韩国垫背。 这表态背后,也是韩国绕不开的现实:经济上离了中国活不成,安全上又暂时离不开美国,可美国非要把这两条路拧成死结。 谁都知道,韩国的经济命脉攥在中国手里。中国连续18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韩中贸易额达3600亿美元,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2%,三星的半导体、现代的汽车、大宇的造船,哪个产业链都离不开中国市场,也没几个企业敢赌上对华贸易跟美国走。 要是因为驻韩美军威慑中国引发反制,这些支柱产业第一个遭殃。 9月韩国盖洛普民调早给出了答案,54%的民众认为美国“过度干涉韩国外交”,超过六成希望“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20-39岁群体里,更有62%觉得“不应为美国战略牺牲对华关系”。 但美国可不管韩国的死活,只顾着把韩国往围堵中国的战车上绑,一边施压韩国限制半导体材料对华出口,一边在韩企遭受反制时袖手旁观。 2024年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下滑15%,美国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实质性补偿,这种“只取不予”的同盟关系,换谁都得憋一肚子火。 更阴险的是,美国想在韩国部署中程导弹,彻底把韩国变成对华遏制的“前沿阵地”,这哪是保护韩国,分明是把韩国当成挡箭牌,一旦真有冲突,韩国就是第一个挨打的靶子。 李在明看得很清楚,公开点破“将驻韩美军变成‘威慑中国的工具’,会让韩国沦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这话戳破了美国的虚伪面具。 有人说韩国不敢真得罪美国,毕竟安全上依赖美军的情报和武器支持,可李在明的表态恰恰说明,韩国不想再当“军事人质”。 驻韩美军这些年打着“防御朝鲜”的旗号,基地越建越大,部署越来越激进,可朝鲜的核导问题没解决,反而把韩国拖进了更大的安全风险里。 李在明提出“自主国防”,是看透了美国靠不住,真到关键时刻,美国只会优先保自己的利益。 李在明的不满,是美韩同盟“战略目标错位”的必然结果,美国把驻韩美军当成“印太战略”的棋子,核心是围堵中国;可韩国的核心诉求始终是“半岛安全”,是保住对华贸易的基本盘。 这种矛盾不是第一次爆发,但李在明敢公开撕破脸,说明韩国的“战略自主”意识在觉醒。 50岁以上群体虽然有68%支持强化韩美同盟,但年轻人已经用选票和民调表明了态度——他们不想为美国的霸权买单,更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在野党借机发难,指责政府“对美妥协过度”,这更让李在明有底气对美国说不,美国要是真聪明,就该明白强扭的瓜不甜。 把韩国逼到二选一的地步,最终只会让美韩同盟离心离德。 那些觉得韩国会乖乖当棋子的人,根本没看懂韩国的两难,更没看清中国市场对韩国的重要性。 36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不是说丢就能丢的,三星、现代的供应链,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李在明要是能守住“不选边站”的底线,韩国才能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可要是被美国逼着迈出危险一步,那丢的可就不只是经济利益,更是国家的安全主动权。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京振网——“驻韩美军试图威慑中国”,李在明表示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