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来了,有人高潮了。作为普通网民,应该理性、客观、冷静、平常心待之。一个西洋奖,有则有,无则无,如此而已。 坦率地说,曾经,我,我们,把诺奖看得很重,甚至重于天,那真是不得了了不得、邀不到台的干活,觉得中国科学家离西方差距太远,中国离西方距离太远,跑死了,累死了,都无法看到西方的尾灯。现在呢?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猛回首,蓦然发现,诺奖就是一个西方世界自娱自乐的奖,发展中国家做得再好,他们也不会关注。西洋人用西洋的标准,充满着傲慢与偏见,比如印度,像印度那个鬼样子,都能🉐十个诺奖;小本子也能搞30多个;法国仅仅诺贝尔文学奖都能搞到16个,可见屁用没有。诺奖早就变味儿了,给,拿着;不给,中国也不希罕!我相信,哪怕十年后,诺奖除了青睐个别文科反贼,还是不会把自然科学的奖项颁给中国人,除非我们彻底掌握世界话语权。事实上,所谓的“诺奖”,台湾作家李敖早就作出了正确的解释。所以,咱们不要、不能、不应该惦记这个西洋诺奖。它毕竟是西方的东西,仅仅是西方的东西,他们玩,我们不必在意,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赶上或超越,是我们的自信自强。现在,说通俗一点,所谓“诺奖”,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个屁!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没拿诺奖,但在中国人民心中,是永远的民族英雄!今天,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又出现了黄旭华、马伟明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也没拿诺奖,也一样是民族英雄!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说今年的诺贝尔奖。今年,诺贝尔科学奖项已经全数揭晓,获奖者清一色来自美日英法等G7国家。连文学奖也给了匈牙利,中国作家残雪继续陪跑。这时,一个尖锐问题引发西方深思,引发咱们深思,也引发全世界深思:为何仅有一位诺奖得主的中国,就有一位生物奖屠呦呦获奖的中国,竟能在科研实力上直逼甚至挑战美国? 为什么这样问?亮证据,让事实与数据说话。 第一,去年一年,也就是2024年一年,中国发表科学论文近90万篇。是的,你没有听错,是90万篇,并且还是首次超越美国,问鼎G20国家榜首。什么概念?截至 2025 年 10 月,G20 成员国包括 19 个国家和 2 个区域组织。国家成员包括,亚洲: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包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非洲有南非。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区域组织有欧盟、非盟。总之,G20 成员涵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占全球 GDP 的 85%、国际贸易的 75% 以上,人口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二。科技论文NO 1,世界首屈一指,这是什么概念?并且还是第一次首屈一指!你说是什么概念? 第二,在更具含金量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同样完成弯道超车,位居世界第一。 第三,全球科研机构十二强榜单上,中科院高居榜首,十一席被中国机构占据! 第四,中国科技的井喷式发展,93阅兵所展示的军事科技实力、国庆期间所展示的科技水平,很多都超越了世界老大美国,甚至是公知公粉们害怕得气急败坏口诛笔伐的遥遥领先…… 多个世界第一,诺奖却打白板,这种巨大反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究竟打脸了谁? 只要是正常思维,只要你稍加思考,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是诺奖评选机制数十年的时滞——它奖励的是“过去的科学”,而中国科研的爆发式增长却是“现在的进行时”。网友说,当西方还在用旧地图丈量世界时,中国已在创造新的科研版图。此其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西洋的标准,西洋的话语权,西洋的傲慢与偏见。 当我们站立山巅,睁眼看世界,我们突然发现,中国,换了人间;中国科技,旧貌换新颜,已经从日常生活的高新产品,到前沿领域的突破创新,中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融入全球,并跑全球,甚至领跑全球。当世界享受着中国科技中国创新所带来的便利时,却发现在代表“科学圣殿”的诺奖榜上难觅中国姓名,这种认知割裂正日益凸显。 所以,结论应该是,不是中国需要诺奖来证明自己,而是诺奖需要中国来维持其公信力!
诺贝尔奖来了,有人高潮了。作为普通网民,应该理性、客观、冷静、平常心待之。一个西
本康世界
2025-10-10 06:16: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