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东大暂停必和必拓铁矿石?它是东大拿美元霸权开刀的信号! 最近东大对必和必拓铁矿石的那波操作,不少人觉得就是个普通的贸易纠纷。顶多是两家企业在合作条款上没谈拢,最后闹得一方暂停合作。 但要是这么看,那就把这事想浅了 —— 这根本不是简单的 “封杀”,而是东大冲着美元霸权下的第一颗 “试金石”。 很多人一直以为美元霸权的根基是 “石油美元”,毕竟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和沙特定了规矩,全球买石油都得用美元结算。 可现在这事儿早变了味。美国自己的制造业早就撑不起这个架子了,2023 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才 11.2%,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咱们国家 2023 年制造业增加值突破 40 万亿元,占全球 28.1%,连续 14 年稳居全球第一。 这时候再看美元的实际流通逻辑,就清楚多了。联合国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是 128 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这些国家手里捏着美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美元本身多 “值钱”,而是因为拿着美元能买到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 比如东南亚国家要建光伏电站,得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非洲国家要搞农业现代化,得买中国的农机;欧洲车企要造电动车,得抢中国的动力电池。 以前这些交易都得走美元流程,先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再用美元给中国企业付款。 说白了,美元这会儿更像个 “中间跑腿的”,真正支撑它被需要的,是咱们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 所以才有智者说,现在的美元本质不是石油美元,而是 “中国制造” 美元,它的价值其实是靠中国的产能和进口需求在背书。 既然美元的根基和中国制造绑得这么紧,咱们国家自然要想办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主动权。 之前咱们先做的第一步,就是搞大规模双边货币互换。简单说,就是两个国家约定好,以后做生意直接用各自的货币结算,不用再经过美元倒手。 比如 2023 年,咱们和巴西把货币互换协议额度升级到 1300 亿人民币。 以前巴西买中国的电动汽车,得先把雷亚尔换成美元,再用美元付款,中间要付不少汇兑手续费,还得担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现在不一样了,巴西车企直接用雷亚尔换人民币,再给中国车企打款。 不光是巴西,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也这么干。2024 年初,中国和马来西亚签了 500 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等双边货币互换的基础打牢了,下一步自然就轮到大宗商品。毕竟大宗商品是全球贸易里体量最大、影响最广的领域,以前几乎全是用美元结算。 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就成了咱们推进人民币结算的第一个 “练手对象”。 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咱们国家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以前这些铁矿石交易,每一笔都得用美元支付,一年下来光买铁矿石花的美元就有 1310 亿。 这不仅让咱们手里的外汇储备得跟着美元波动走,还得承担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风险 —— 比如美联储一加息,美元升值,买铁矿石的成本就跟着涨。 东大这次调整合作,核心不是不买必和必拓的铁矿石,而是要求把结算货币换成人民币。 必和必拓还想硬扛,觉得 “全球都用美元,中国也不能例外”。 可它没算清自己的底牌:中国市场占了必和必拓全球铁矿石销量的 60%,要是丢了中国订单,它的年度营收至少得掉一半。 说到底,东大对必和必拓铁矿石的操作,从来不是就事论事的贸易行为。它是咱们国家打破美元霸权的一个信号。
美国对华鹰派:我想买啥你都得卖(稀土);我想卖啥你都得买(大豆);你想买啥我都不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