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哈马斯正式宣布了 10月9日,加沙人先听见好消息,哈马斯宣布,同意停火。埃及电视台说,今天就在金字塔脚下签字,美国、埃及、卡塔尔、土耳其一起当保人。 可这份看似突破性的协议背后,藏着的是民意与政治的拉扯,以及和平难以落地的现实困境。 推动停火最关键的力量,其实是双方民众早已绷到极限的神经。 以色列民主研究所10月7日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觉得加沙战事该结束了,比去年多了13个百分点,近一半人直接要求总理内塔尼亚胡立即辞职。 而不管是犹太裔还是阿拉伯裔,支持停火的首要原因都是人质安危,哈马斯手里还扣着48名人质,情报部门确认至少20人活着,这成了跨越族群的共识点。 打了快两年,曾经坚决主张“彻底清剿哈马斯”的右翼群体都开始分裂,两成多人催着内塔尼亚胡马上下台,连基本盘都稳不住了。 加沙的土地上早已容不得战争再继续。当地卫生部门10月7日的声明里藏着触目惊心的现实:两年里六万七千多人死去,其中两万多是孩子,一万多名妇女,还有四百多个孩子因为饥荒和营养不良没了。 38家医院倒了25家,剩下的13家也只能勉强运转,药品缺了一半多,医疗用品不够三分之二,连制氧站都被摧毁了25个。 现在加沙人喝水吃饭都是难题,五岁以下的孩子里,五万多正遭受严重营养不良,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都停了,之前的防疫成果可能全白费。 这样的绝境里,停火不是“选项”,是“救命符”。 可民众的迫切需求,到了政治谈判桌上就变了味。协议核心是“停火换人质”,哈马斯放48名人质,以色列放250名终身监禁的巴勒斯坦囚犯和1700多名冲突后拘留的加沙人。 但光是交换顺序就卡了很久,哈马斯要以军先撤军再放人,内塔尼亚胡坚持“同步操作”,说到底还是几十年的信任裂痕没发补。 但是内塔尼亚胡目前的处境不是很妙,他一边被民意逼着谈停火,想靠“救人质”拉点支持,一边又得应付军方“停早了留隐患”的反对,还得找借口逃避责任。 比如之前安全部门早警告过风险,他却把锅甩给下属,连国家调查委员会都不敢成立,只敢搞内阁内部审查。 这种“被动停火”的心态,从一开始就给协议打了折扣。 停火签字的金字塔广场,更像个各方角力的舞台。 埃及这几年第三次当中间人,前两次短期停火都没撑太久。 卡塔尔和土耳其凑成“调解铁三角”,想在中东刷存在感。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带着特朗普的亲笔信到场,而特朗普提的20点计划,明显带着大选刷政绩的心思。 中国外交部当天表态,希望实现永久停火,推动“两国方案”,坚持“巴人治巴”,这和美国那种“绑定地缘利益”的做法形成对比,也说明国际社会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但这些表态要落地,还得跨过巴以内部的坎。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9月30日就承诺,战后一年内搞总统和议会选举,统一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机构。 可哈马斯和法塔赫的矛盾摆在哪,哈马斯想靠选举扩大合法性,美以却想扶持亲己力量,压根不待见哈马斯参选。 这种“各打各的算盘”的改革计划,要是落实不了,停火结束后只会更乱。就像网友说的,“人质换回来了,可谁来管加沙的未来?” 还有就是停火后日子怎么过。加沙重建要200亿美元,现在只有卡塔尔答应给50亿,剩下的钱没着落。 联合国10月10号启动了60天援助计划,要送17万吨物资,可加沙每天至少得500辆卡车的物资才够,就算开了五个过境点,以军要求X光扫描加人工核查,实际能运进去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燃料,每周得190万升才能撑住运输和发电,以色列之前总以“怕被哈马斯挪用”为由卡着不给,要是这次还不松口,援助车开不动,医院没电,民众的耐心撑不了几天。 历史的教训早就摆在那,加沙停火协议平均活不过8个月。2008年签完当天就有火箭弹发射,2014年两周后以军就发动行动。 这次的协议要是只解决了“暂时不打”,没解决人质背后的安全机制、民生背后的援助落地、政治背后的改革共识,那金字塔下的签字,不过是给战火摁了暂停键。 内塔尼亚胡要是还抱着“甩锅避责”的心思,哈马斯要是只把停火当“喘息机会”,国际社会要是光喊口号不给实招,加沙人盼来的可能不是和平,是下一轮冲突的倒计时。 毕竟对加沙200万居民来说,协议签没签,不如超市里有没有面包,医院能不能看病,孩子能不能安全出门重要。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不了,再隆重的签字仪式也没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消息人士称哈马斯已同意加沙停火协议·界面新闻2025-10-09 07:02
快讯!快讯! 哈马斯正式宣布了 10月9日,加沙人先听见好消息,哈马斯宣布,
波览历史
2025-10-10 11:41:04
0
阅读:58
墨雨狼烟
去的话,估计要被斩首
用户85xxx91
下面集中精力揍也门胡塞,黎巴嫩真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