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OS6在底层技术上也是匠心独到。智能手机从最早的通讯影音,现在已经

在迷雾的丧失啊 2025-10-10 15:30:59

OriginOS 6在底层技术上也是匠心独到。

智能手机从最早的通讯影音,现在已经是用户每天重度办公学习的生产力设备了,性能重载,多任务调度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以CPU调度为例,传统模式下用户同时也就使用两三个应用,所以堪堪够用。

以前主流的操作系统都是是Linux内核,其典型的调度策略可以被概括为“局部队列+负载均衡”。

系统中的每一个CPU核心都拥有一个自己私有的运行队列,当一个新的任务被创建或从睡眠中唤醒时,调度器通常会将其放入当前CPU核心的运行队列中。

这种基于瞬时快照的决策方式,忽略了任务的长期行为和系统负载的动态变化。

一个任务可能被分配到一个,当时空闲但很快就会被高负载任务占用的核心上。

这就会造成一种性能调度交通拥挤的现象。

优先级倒挂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调度器缺乏全局视野。

每个CPU核心独立管理自己的队列,调度器就像一个分散在各个路口执勤的交警,每个交警只能看到自己路口的交通状况,而无法了解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全貌。

现在的手机前台就至少有两三个应用,后台还有任务在跑,和UI设计需要聚焦设计一样,手机的性能调度也需要重构。

面对传统调度模型的种种弊病,vivo超核计算的解决方案直击要害,其核心思想是从根本上改变调度器的信息结构和决策方式。

拥有全局视野的超核计算,对于系统中被识别为高优先级的任务(例如,UI渲染、游戏主线程、AI计算任务),它们在被创建或唤醒时,不再是盲目地进入当前核心的局部队列,而是直接进入这个全局队列,由拥有全局视野的调度器进行统一分配。

当一个高优先级任务需要运行时,调度器可以瞬间扫描全局算力地图,做出最优决策。

它不再问“我这个核心是否忙碌?”。

而是问“整个系统中,哪个核心是当前最适合运行这个任务的?”。

这个最适合的判断标准可以非常多样化。

比如综合考虑CPU核心的空闲状态、当前的频率、缓存的亲和性,甚至是核心的类型(例如大小核架构中,是分配给性能核还是能效核),通过更复杂的因子,去做出最优解的全局调度。

可以说OriginOS 6这次通过超核计算技术,重构了调度系统,优先满足高优先级任务执行,全局调用算力,减少算力浪费的同时,也能让用户的前台应用感觉更流畅。

这就是vivo底层技术能力的积累,让性能的优化可以做到非常深入的程度。

另一个内存管理的优化也是异曲同工。

传统安卓系统的局限性在于,DMA内存区域往往独立于系统内存管理之外,成为资源调度的盲区。

我们瞬开视频应用一开始的卡顿,往往不是因为性能调度不够好,而是数据读取的通路有问题。

vivo通过重新设计DMA内存架构,允许外部设备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无需CPU介入,从而释放CPU计算资源,将其纳入统一内存管理体系,实现了全系统资源的协同调度。

我们前文所提到的OriginOS 6的流畅动效体验,也是基于这个目前vivo独家的技术实现的。

传统的编解码器的DMA操作通常被赋予高优先级,保证音视频处理的实时性,而后台任务的DMA操作则优先级较低,避免影响用户交互的流畅度。

在一个全局调度的管理下,性能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度,为高频应用的高频数据建立专用通道,提升重载场景下的加载速度。

流畅的系统交互体验,就是建立在OriginOS 6底层技术的优化上的,不仅动效流畅,应用使用,多任务体验,也是同样流畅,达到了审美和实用的双重统一。

又或者说,手机的使用场景已经极度复杂化,手机厂商已经必须具有底层优化的能力,不然就无法跟上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

现在还只是需要优化系统调度,等端侧AI大量上到手机,手机厂商要做的就是把原本跑在万元显卡上的应用,压缩到手机这么小的方寸空间里面,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功耗。

未来杀手级AI应用落地,核心的优化部分不一定是做基座大模型的公司做得,反而更可能是手机厂商被功耗逼急了的情况下做出来的。

所以底层技术能力的意义,远超你的想象。

0 阅读:1
在迷雾的丧失啊

在迷雾的丧失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