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诺贝尔奖从执迷到怀疑,这都很正常。有的说诺贝尔奖是西方主导的,掺杂了政治偏

李逍遥的世界观 2025-10-10 16:28:14

国人对诺贝尔奖从执迷到怀疑,这都很正常。有的说诺贝尔奖是西方主导的,掺杂了政治偏见。有的说要承认别人的优秀,这是自信的表现。说得都对。 个人谈点观点。诺贝尔奖有六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前三个奖政治色彩稍微少点,毕竟客观的事实摆在那里。文学奖和和平奖那就是浓浓的意识形态,主观色彩浓厚了。经济学奖处在中间位置吧。 首先得承认能获奖的都很优秀。但是所谓科学无国界那是就推动人类的进步而言。只要有人,有国家就有国界。无国界是虚指,区别于地球与地球之外。在地球上就有国界。 对于新中国来说,我们经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解决挨打、挨饿、挨骂的问题。诺贝尔奖一度是我们的目标,尤其是前三项,这是推动我们自身进步的动力。 但当我们按照自己的制度走自己的路时,就会发现,诺奖是另一个制度下的标准。我们的成就水平是离得越来越近,但得奖几率是越来越小。与我们的变强是呈一个开口向上抛物线态势。也就是我们越强获奖几率越小,但当我们强到另一制度要承认并意识到必须和平共存时获奖几率就高了。 在诺奖的意识形态中分为评奖人的意识形态和获奖内容的意识形态。物理、化学、医学更加客观一些,即使评奖人有意识形态,但是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好太假。而文学、和平奖本身得主就有很强的意识形态问题。 比如本届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克劳斯瑙霍尔考伊·拉斯洛,成名作《撒旦的探戈》就是描绘了东欧巨变前农场的破败生活,讽刺共产主义。 他90年代曾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文化痴迷,甚至要求家里人用筷子吃饭。但是当他2002年在上海目睹了中国快速发展后,就开始担忧古老文明经历现代冲击后无以为继,把质疑写成报导文学作品《苍天之下的毁灭与忧伤》,这没有什么不好,我没看过原著,但可以理解其担心,但这显然是片面的。另外他强烈反对现任匈牙利总统欧尔班,因为他认为欧尔班亲俄不支持乌克兰。 至于和平奖很多时候就是个笑话,美国大统领眼巴巴的在等着。 经济学奖因为近现代是由美西方理论占据主导,所以说,得不得无所谓,如果得了那就是评奖人终于跳出西方理论的圈了。 所以说诺奖对中国来讲含金量还有,但不是很高了,锦上添花的事。中国的眼界更高更宽了,向往的是星辰大海。且诺奖的跨度大,哪一天中国又得奖了也会保持平常心。 我们为这个争论没有太大意义。祝福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鄙视那些掺杂意识形态的人。(图片源于网络)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澎湖岛

澎湖岛

2
2025-10-11 07:29

我最想知道的是,曾经一而再地公开一致表达支持哈里斯,反对川普的美国诺奖经济学家们现在的干什么,或者在想什么。

李逍遥的世界观

李逍遥的世界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