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企对华低头后,澳前总理窜访台岛,鼓吹“72小时重创解放军”! 10月8日,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的身影出现在台岛,一场所谓的“安全对话”论坛上,他抛出的言论让人大跌眼镜。声称民进党当局必须打造“72小时内重创解放军”的能力,仿佛只要喊出这句口号,就能改变台海局势。 可就在同一时间,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却用实际行动打了这场闹剧的脸:同意中方提出的“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交易”要求,只为换回中国市场的订单。一边是过气政客在台岛哗众取宠,一边是本土企业为生计向中国低头。 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把澳大利亚的“内外矛盾”暴露得淋漓尽致。莫里森窜访台岛,嘴上挂着“民主”“安全”的幌子,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捞金秀”。西方不少下台政客都有这样的“套路”:失去权力舞台后,就跑到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地方,靠发表激进言论赚取出场费。 他们嘴里的“价值同盟”,不过是掩盖金钱交易的遮羞布;喊出的“挺台”口号,不过是为了让民进党当局心甘情愿掏腰包。去年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窜台,一场演讲就收了20万美元;如今莫里森故技重施,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关心的从来不是台湾的“安全”,而是自己口袋里的收入。 更荒唐的是他鼓吹的“72小时重创敌军”。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脱离现实的妄想。两岸军力早已形成代际差距,大陆的航母编队能绕台巡航,五代机实现常态化警巡,东风系列导弹精准覆盖,而台湾的武器要么是美国淘汰的二手货,要么是组装的“拼凑品”。 去年台军演习中,连导弹都能脱靶落入海中,这样的战力,别说“重创”,连自保都成问题。莫里森难道不清楚这些?他当然清楚,只是为了赚钱,才故意说些民进党爱听的空话。毕竟对他来说,拿了出场费拍拍屁股走人,后续的风险和后果,自有台湾民众承担。 再看莫里森在任时的“政绩”,更是让澳大利亚苦不堪言。他曾疯狂炒作“中国威胁论”,撕毁中澳合作的“一带一路”备忘录,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政策,把中澳关系拖入冰点。结果呢? 澳大利亚的红酒、牛肉、煤炭等产品失去中国市场,农民和企业损失惨重,他却把责任推给“中国的经济胁迫”。为了讨好美国,他还极力促成“奥库斯”协议,让澳大利亚花重金购买美国核潜艇,可如今特朗普上台,“奥库斯”协议面临被审查甚至废除的风险,澳大利亚此前投入的几十亿澳元可能血本无归。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还对澳大利亚钢铁和铝加征高额关税,莫里森却连一句反对的话都不敢说,只能眼睁睁看着本国产业受损。与莫里森的“嘴硬”不同,澳大利亚企业早就认清了现实。 必和必拓作为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85%的业务依赖中国市场。去年中国出于环保和产业调整需求,下令国内钢厂和贸易公司暂停购买必和必拓的新铁矿石,这一下就击中了它的“七寸”——库存积压、利润下滑,股价在短短一个月内下跌12%。 无奈之下,必和必拓只能放下身段,主动与中方协商,最终同意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在中国港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接受人民币结算,涉及的量占到其对中国出口总量的三成。这不仅是企业的妥协,更是中国市场影响力的体现——谁忽视中国,谁就会付出代价。 其实不止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的其他企业也在积极修复对华关系。澳大利亚葡萄酒协会今年多次组团访华,争取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牛肉出口商花费重金改善检疫标准,只为符合中国的进口要求。这些企业用行动证明,对抗没有好处,合作才能共赢。 可莫里森这类政客,却还在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一边让企业为他的错误政策买单,一边又跑到台岛赚“黑心钱”,这样的双重标准,早已被澳大利亚民众看穿。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莫里森的窜台言论,不仅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澳台官方往来,已向澳方提出严正交涉。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也曾直言,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美国不会拼尽全力,到时澳大利亚若盲目跟随,只会沦为“美国的棋子”,最终独自承担后果。 这场“政客闹剧”与“企业务实”的对比,其实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终将被现实打脸;忽视中国市场的力量,终将付出惨痛代价。莫里森的“72小时狂言”,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拙劣表演,掀不起任何风浪;而必和必拓的“人民币结算”,则是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未来,只有尊重中国核心利益,正视中国市场价值,才能在国际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特朗普72小时对华三连击,中国不再忍让,反制手段超出外媒预料!10月6日,美国
【18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