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女士能不能顺利拿到退款,得先撕开这“野旅行社”的伪装来看。所谓的“定制团”“向导”,如果连基本资质都没有,本质上就是游走在规则之外的“空中楼阁”——对方敢失联一次,就敢用“意外”“协商”这类说辞拖到不了了之。 你看,从落地失联到隔天才露面,向导的操作本身就透着不靠谱:正规旅行社不会让游客落地即孤立无援,更不会用“意外”来搪塞核心责任。那些额外多花4万的游客遭遇,更说明这类“野团”的套路:先用“定制”“高端”画饼,收了钱就玩消失,真要追责,他们早就把公司信息、收款账户换了个干净,所谓的“协商退款”不过是拖延的借口。 想拿到钱,宋女士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等对方“联系”,而是立刻收集证据:付款记录、聊天记录、与对方的所有沟通凭证,甚至机场的监控录像(证明向导未按约定出现),然后向当地旅游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投诉。如果涉及金额大,更要报警备案,让“野旅行社”知道拖延的代价。 说到底,这类纠纷的关键不在对方的“空头支票”,而在受害者是否敢较真、会维权。很多时候,“野团”就是赌游客嫌跨国维权麻烦,才敢如此嚣张。只要宋女士攥紧证据不松手,让监管和法律介入,未必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钱——但如果只是等着对方“良心发现”,大概率只会等来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