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住的房子,为什么会“老”得特别快?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农村那些空置的老房子,如果长时间没有人住,房子会坏得特别快,有的老屋甚至不出几年就有可能房倒屋塌。 这好像和我们的惯常思维有点矛盾,为什么有人住的房子寿命更长,没人住的房子反而先坏掉呢?是不是所有的房屋都这样呢? 房屋不维护,确实老得快 我猜你最容易想到的是人对房屋的日常维护。没错,很多农村的老房子都是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的,屋顶的瓦片也常常是小青瓦之类小块的、固定不太牢靠的材料。这样的建造体系要想经久耐用,日常的维护维修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的藏族夯土民居,屋顶晒台使用黄泥铺面,每年都需要进行修补,以确保屋顶的防水和平整。土的墙体外表有细泥制作的抹面保护层,大约每隔十年就要整体修复一次,修复的时候村里的乡里乡亲都会过来帮忙,这也成为了乡村聚落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和联络感情的纽带。 除了日常维护,人的居住活动本身就在保护着房屋。想想看,每天生火做饭带来的温度,人体自然散发的热气,这些都在调节室内湿度。南方梅雨季时,有人住的房子很少发霉,空置房却容易霉斑遍布。 研究表明,长期空置的房屋内部湿度往往超过70%,这正是霉菌滋生的温床。而有人居住的房屋,湿度通常能维持在40%-60%的理想范围。这就像人的身体,经常活动反而更健康。 那些看似微小的日常动作——开关门窗、走动产生的震动,其实在阻止害虫安家。白蚁最怕打扰,它们偏爱无人打扰的空房子,可以安心啃噬木结构,直到把房子掏空。 你有没有注意过,空置房的瓦片最容易松动?那是因为失去了人间烟火气的温度调节。热胀冷缩在空房子里变得格外剧烈,屋顶漏雨往往从一片瓦片的移位开始。 北方冬季的空置房更遭罪。没人采暖,水管冻裂是常事。去年山东某个村庄,空置房水管冻裂率达83%,而有住户的仅7%。这个数据差距令人震惊。 现代钢筋水泥房也难逃此劫。虽然材料更耐久,但空置的电梯公寓同样老化得快。地下车库没人使用,通风系统不常开,潮湿腐蚀随处可见。 福建沿海的石头房就是个例子。有人住的百年石厝完好如初,空置不到十年的却已墙面剥落。原来居住者会及时清理屋顶落叶,疏通排水沟,这些小事关乎房屋存亡。 这话说得太对了——房子不只需要建造者的手艺,更需要居住者的呵护。就像再好的琴也得有人弹奏,否则很快走音。房屋与人的关系,本就是相互成就。 城市里的空置房问题更复杂。统计显示,空置五年的商品房,其维修成本是有人居住房屋的三倍以上。物业费收不齐,公共区域维护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 你看,房屋老化从来不只是材料问题。它关乎人的温度,关乎那些日常的照料。一砖一瓦需要人气滋养,就像田地需要耕种,失去了人的陪伴,再坚固的建筑也会失去灵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家买的房子都跌了多少呀?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