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技术卡脖子!中国新规刚落地,德国就喊“极度担忧”,谁在依赖谁? 中国一记

省悟 2025-10-11 10:50:32

稀土技术卡脖子!中国新规刚落地,德国就喊“极度担忧”,谁在依赖谁? 中国一记“精准落子”,全球产业链都震动了!10月9日,商务部连发两道公告,直接将稀土开采、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纳入出口管制,从设计图纸到生产线维护,未经许可一律不准外流[__LINK_ICON]。消息刚出,德国就率先坐不住,经济部发言人急着喊出“极度担忧”,还拉着欧盟要搞“集体应对”。这波操作,到底是中国“卡脖子”还是德国太依赖? 先看新规的核心:管的不是稀土矿石,而是“技术命脉”。要知道,中国握着全球90%的稀土磁体产能,从钕铁硼磁材到二次资源回收的关键技术,基本都攥在手里。以前是卖原料、卖产品,现在连“怎么造”都不让随便教了——毕竟有前车之鉴,部分境外势力把中国技术拿去搞军事敏感领域,直接威胁国家安全[__LINK_ICON]。这种基于法律的管控,美国、欧盟自己也常用来限制技术出口,怎么到中国这儿就成了“问题”? 德国的焦虑根本藏不住。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德国车企的电动车驱动电机、自动驾驶传感器,全都离不开稀土磁材;军工领域的导弹制导系统,更是稀土技术的“重度用户”。这些年德国嘴上喊着“供应链本土化”,实际连稀土分离厂都没建起来,80%的高端稀土产品还得靠中国技术支撑。如今中国收紧技术出口,等于断了他们“抄作业”的路,能不慌吗?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边要求中国“保持供应稳定”,一边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动辄对中国企业设限。中国从镓锗管制到石墨限制,再到这次稀土技术管控,每一步都是对“技术霸权”的回应。就像网友说的:“他们能禁芯片设备,我们就不能管稀土技术?双标玩得太溜了!” 何况中国早留了余地,人道主义救援用途能豁免,还给了企业合规过渡期,压根没搞“一刀切”[__LINK_ICON]。 德国的“担忧”本质是慌了——习惯了拿中国资源当“免费午餐”,突然要自己补技术短板,自然坐立难安。可国家安全面前没有“例外”,国际通行的管制规则,中国凭什么不能用? 这场稀土技术博弈,是中国守住战略底线的必然,还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开始?德国该先反思“卡脖子”双标,还是赶紧补自己的技术漏洞?评论区聊聊!

0 阅读:48
省悟

省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