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王建煊近日公开提出一项倡议:号召中国14亿人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钱,在全球推广“捡回珍珠计划”。 在很多人眼里,一块钱几乎不值什么。但有一个老人,却想让全中国14亿人每天拿出这一块钱,他的目标不是做生意,而是把它变成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个人是王建煊,来自台湾,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在大陆的公益事业上。他的故事要从“捡回珍珠计划”说起。 王建煊觉得,这样的好苗子就像埋在沙里的珍珠,如果不去发现和擦亮,不仅孩子的未来会被耽误,国家也会失去一批宝贵的人才。 于是,基金会在各地重点高中开了“珍珠班”,每班固定 50 人,高中三年费用全包。该计划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于 2004 年发起,2007年成立,5A级公募,公益支出超5亿人民币。 为了确保资助的人是真的有需要,他们会进行多轮筛选从学校推荐,到数据分析,再到电话和视频访谈。 最后亲自到学生家里去看情况。只有符合“家庭贫困、学习优秀”的,才能进入名单。 这个计划坚持了近21年,足迹拓展到22多个省份,帮助了上万名学生。到 2024 年,他们新确定 142 所学校,再资助 6000 多名新生,总人数将突破 9 万 6 千人。 许多人长期捐助,见证孩子从山区考进大学,再回头去支教的故事。王建煊说,这些资助是一种投资,是向未来输送力量。 在国内积累了经验后,他提出一个更大的目标:如果全中国每人每天捐一块钱,一年就是超过 5000 亿人民币,这笔钱可以用来帮助世界各地的贫困学生,让援助从亚洲走到非洲。 如果被帮助的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他们对中国的感情与信任会自然形成。这样一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会在无形中增强。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他亲自走访企业,展示基金会的审计与执行情况;在偏远县城核查学校的使用情况。 在座谈会听捐助者的意见,并调整成更灵活的月捐方式;在直播中鼓励志愿支教和企业提供实习机会。他希望人们自愿参与,而不是被道德绑架。 当然,一块钱对一些生活宽裕的人没压力,但对部分家庭尤其是贫困群体来说,每天都要捐也是一笔开支。 国内依然有很多孩子缺书缺设备,资源怎么分配是个现实问题。因此基金会强调,优先帮助国内孩子,并推行非金钱的公益方式,比如支教、专门项目的筹款等,让行善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王建煊的坚持,让这不是简单的捐款。他找到了一种能让普通人轻松参与的方式,把看似微弱的力量一点点积累成改变现实的能量。 从一开始的珍珠班,到如今想把援助送到世界各地,他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不让有潜力的孩子因为贫穷失去机会。 当这样的小行动汇聚成大力量时,不只是珍珠被捡回来了,整个社会也在收获希望。
关于台湾军人面临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台湾所有官兵都将面对的现实大问题:一旦收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