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一直追溯到1945年。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必须把他的祖先追溯到1945年。 学者高志凯最近抛出的一个想法,激起了千层浪:两岸统一后,该不该以1945年为界,给台湾民众来一次家族溯源? 这事儿立马就不再是单纯的历史讨论了。这究竟是一次回头看的历史大盘点,还是一套为未来操盘的治理方案?扒开来看,里面藏着诊断、框架、疗法这三层逻辑。 这提议首先像个诊断工具,想给台湾社会现在复杂的身份认同问题把把脉,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叙事争议,变成有据可查的证据链。 病根子,其实埋得很深,得追到日本殖民那五十年。在那段日子里,强行改日本名、篡改族谱,都是系统性地瓦解中华文化记忆的手段。 1945年,本该是拨乱反正的时刻。根据《开罗宣言》这类国际文件,台湾回归中国。可问题是,殖民时代的后遗症没能彻底清除。 据说,当时有不少日本人通过改户籍之类的办法留了下来,成了社会里的一股潜流。 历史的旧伤,又添了新病。后来在李登辉这类政客的主导下,改课本、废掉光复节纪念,再加上外部势力的背后撑腰,硬生生把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记忆给割裂了。 结果就是,现在岛内有些年轻人连“甲午战争”都觉得陌生,反倒是“台日一家亲”的说法很有市场。所以,这个“1945年溯源”,就是想系统地搞清楚,这些当下的“症状”到底是怎么来的。 跳出历史研究的圈子,这个提议更像是在给未来的社会治理搭架子,图的是精准施策,提前排雷。它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把人分清楚。 支持者觉得,必须把那些铁了心要搞分裂的核心分子,和那些只是长期被错误信息蒙蔽、对自己根在哪儿都稀里糊涂的普通人(包括日裔后代)给区分开。 分清楚了,后面的教育、沟通甚至法律手段才能有的放矢,避免一刀切。你到底是谁,从哪儿来?这个问题,被看作是所有社会融合政策的出发点。 香港的经验成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有人认为,香港后来的一些风波,就跟回归初期没能系统处理好历史认知和身份认同问题有关,给外人留了插手的空子。所以,在台湾问题上提前布局,算是一种预防针,免得重蹈覆辙。 至于有人批评这“侵犯隐私”,支持者就拿日本殖民时期的“皇民化”运动来反驳:那才是强制,现在依据档案澄清历史,是拨乱反正,不是新的压迫。 溯源的最终目标,其实在文化和心理层面。它想通过“还原”真相,而不是“追究”责任,来修复那道深深的文化裂痕,最终实现两岸的“心灵契合”。 这被看作是对“文化台独”的釜底抽薪。课本能改,纪念日能忘,但一代代传下来的家谱、白纸黑字的户籍档案,是抵抗历史虚无的最后防线。 这逻辑很直接:你删你的文本,我查我的档案;你否认血缘,我就给你看迁徙的轨迹。 有意思的是,这种寻根的需求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这几年,大陆不少地方的档案馆,成了台湾年轻人寻根问祖的热门地。 他们自己去查资料、拍纪录片,主动填补家族记忆的空白,这说明提议背后也有着实实在在的民间情感。 说到底,这个构想的终极目的,是想通过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来路,来巩固“中华民族”这个大集体,让血脉和文化的纽带,最终跨过现实的鸿沟,为整个民族的未来汇聚合力。 信源:追寻(原声视频)--2025-10-03--《高教授说得对,统一台湾后必须对2300万人进行祖先溯源,至少溯源到1945年》
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1 11:51: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