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可能自己都没料到,今年第一季度涌进上海的九万多美国游客,居然成了中国“对外宣传”里最猛的一支“野生雇佣军”。这帮人没拿一分钱,全靠亲身体验,就把美国主流媒体编了好几年的瞎话,撕得干干净净。 要说美国主流媒体这些年编的瞎话,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他们背后其实有政府在撑腰,国会以前通过个法案,打算连续五年每年拨钱,专门培训记者写中国的坏话,光用来搞所谓“反击中国虚假信息”的钱,每年就有一亿美元。 就拿咱们日常用的移动支付来说,美国媒体总说这东西不安全,还说中国到处都得用现金,没现金寸步难行。还有基础设施,他们要么不提,一提就说中国的火车站又旧又挤,地铁经常晚点,跟他们美国的没法比。更离谱的是安全问题,有些媒体甚至编故事说中国晚上出门不安全,街上乱得很,吓得不少美国人来之前都心里打鼓。 这些瞎话编久了,真有不少美国人信了。今年第一季度来上海的游客里,有个纽约来的作家,第一次来的时候居然在行李箱里塞了厚厚的现金,手机里还偷偷装了些乱七八糟的软件,就怕到了中国没法上网、没法花钱。还有对来自德州的夫妇,出发前跟朋友说“听说那边晚上不敢出门,咱们可得早点回酒店”。他们这些想法,全是被美国媒体那些不实报道给洗了脑。 可等这些人一脚踏进上海,之前的念头立马就碎了。那个纽约作家下了浦东机场就看傻了,下了飞机不用出航站楼,直接就能转乘地铁,屏幕上十种语言的指引看得明明白白,哪像他纽约家附近的地铁站,年久失修,站台灯都忽明忽暗的。 那个纽约作家后来坐高铁去北京,一千三百多公里的路四个半小时就到了,车上能扫码点外卖,还有充电插座能办公,这让他想起美国华盛顿到纽约才三百多公里,坐火车要三个多小时,票价还比中国贵一倍,信号还经常断。 移动支付更是打了美国媒体的脸。耶鲁大学有个女学生,在豫园想买南翔小笼包,摸遍口袋没带现金,正着急呢,老板笑着指了指墙上的二维码,教她怎么用手机扫。她后来发现,别说商场里的店了,就连路边卖油条、卖水果的老奶奶,都挂着支付码,根本不用带钱包。她在网上发视频说:“在美国买杯咖啡刷卡都可能被盗刷,在中国扫了几十次码,一次问题都没有,手机比钱包还靠谱。” 最让美国游客意外的是安全感。有个叫Chey的博主在上海住了七个月,凌晨两点独自走在南京路都不慌,地铁里又干净又亮堂,还有保安24小时巡逻。一对美国夫妇在外地旅游时丢了装护照的夹克,本来以为找不回来了,结果三个小时后民警就送上门了,他们直说:“这要是在美国,报了警都没人搭理。”他们走了中国九个城市,总共就见到一个流浪汉,可在纽约、洛杉矶的街头,流浪汉早就成了常见的景象。 这些游客回去后,都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真实经历。有个游客拍的上海夜市视频火了,夜里一点多的街上还是热热闹闹的,小孩跟着大人买棉花糖,摊主一边做吃的一边和客人聊天,亮堂堂的街上全是人。这个视频在美国网上播放量特别高,下面好多人评论:“美国媒体骗了我,这根本不是他们说的‘萧条样子’。” 还有个叫“甲亢哥”的美国网红,在上海开了六小时直播,从骑共享单车穿小巷到被广场舞大妈拉去跳舞,近七百万观众跟着他看真实的中国,好多人看完就说要制定中国旅行计划。 这些普通人的话,比任何宣传都管用。美国有个调查显示,今年美国人对中国的好印象第一次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年轻人里更是有快一半的人想来看一看。 要知道,美国媒体花了好几年编瞎话,结果九万多游客用亲身经历,三两下就给戳破了。这是因为他们说的都是实在话,没有官样文章,比如高铁快不快、支付方便不方便、晚上出门怕不怕,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日常事儿。 其实道理很简单,偏见都是因为没见过。美国媒体闭着眼睛编瞎话,可真实的体验骗不了人。这些美国游客没拿一分钱,却成了最靠谱的“宣传员”,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高铁四通八达,买东西不用带现金,晚上出门很安心。这些实实在在的好,比一万句宣传都有力量,自然就能把那些瞎话撕得干干净净。
北京可能自己都没料到,今年第一季度涌进上海的九万多美国游客,居然成了中国“对外宣
史之必然
2025-10-11 12:10: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