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领导90%阵亡,武装人员战死2.5万。两万多只有轻武器的游击队员硬扛十万多

幕沧小澜 2025-10-11 12:49:50

哈马斯领导90%阵亡,武装人员战死2.5万。两万多只有轻武器的游击队员硬扛十万多美国支持的海陆空全副武装的以军两年,毙伤敌人几千人,号称中东小霸王的机械化以军至今未全面占领加沙,难道这就是你眼中的以军胜利? 战争一开始,外界普遍认为结果毋庸置疑。以色列拥有先进的坦克、无人机,还有强大的空军配合,整个战场似乎在他们掌控之中。 让以军更头疼的,是哈马斯强大的恢复能力。虽然他们的核心人物几乎被清除,但抵抗并没有停。 他们早已习惯分散作战,各小组不用统一指挥,也能各自为战。熟悉每条街道和地道的哈马斯士兵,攻击后迅速撤入地下,像潮水一样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 而能支撑以色列打下去的,除了军事实力,还有背后的支持。美国几乎在全程为以色列输血,不仅提供了大批军援,还在联合国多次动用否决权,替以色列挡下外界的批评。 正因为有这样的庇护,以军才能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继续推进。没有这背后的帮助,以色列可能早就因为消耗过大或制裁压力,被迫停下手。 可就算美国全力相助,以军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加沙并未完全被掌控,哈马斯的地道战还在继续,而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形象却迅速下滑。 原本正在推进的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缓和,也因为战争暂停。连很多过去一直保持中立的欧洲国家,现在都开始批评以色列的行动过度。 局势似乎在慢慢改变,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一场影响全球的政治棋局。 对哈马斯来说,这场战争是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喘息机会,但他们至少把巴勒斯坦问题重新送上了世界的议程。 对以色列来说,虽然他们一度占据上风,却没能达成最初想要的稳定和控制。战场上的“胜利”成了拖得太久的困境。 这场冲突真正的赢家,可能根本不在加沙。美国的军火商从中收获了最实在的利益。战争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订单,从精确制导炸弹到反坦克武器,每一笔都能带来巨额利润。 两年的战争没有换来和平,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和难以弥合的伤口。无论是哈马斯还是以色列,都没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唯一不变的,是那些远在战场之外,却能从冲突中获利的力量。战争的结局,也许早已被他们写进了账本里。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