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语出惊人!他说: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变,我

豌豆大说法 2025-10-11 13:55:51

金一南将军语出惊人!他说: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变,我们有将近超过敌人数倍的军力,却在短短几天丢掉奉天,一星期丢掉辽宁,2个月内让东北沦陷……为什么我们要抗美援朝,这般屈辱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解答!振聋发聩!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炸毁一段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突袭北大营。 当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兵力超过19万,仅沈阳一地就有近2万人驻防,却在短短两天内放弃奉天今沈阳,一周内整个辽宁省基本沦陷,两个月内东三省全部落入敌手。 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溃退。 很多人至今难以理解:为什么拥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却几乎未作抵抗? 答案并不复杂,但极其沉重。当时的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这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指示的。 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他当时判断日本只是“挑衅”,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因此命令部队“避免冲突”。 这种判断在今天看来显然严重误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地方军阀各自为政,面对外敌入侵,缺乏统一指挥和有效动员机制。这种政治上的涣散,直接导致军事上的被动。 而这种被动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东北沦陷那么简单。 日本占领东北后,迅速建立伪满洲国,并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向华北扩张。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已经在中国东北经营多年,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铁路网络和军事基地。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不仅是领土的丧失,更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崩塌。正是这种屈辱,成为后来中国必须奋起抗争的历史动因。 14年后,当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中国面临又一次重大抉择。很多人问:为什么要抗美援朝?难道不怕再次重演“九一八”那样的被动局面吗?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九一八”的惨痛教训,新中国才下定决心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面对的是装备精良、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联合国军。 志愿军没有坦克集群,没有空中掩护,甚至连冬衣都不足,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线。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伏击美军陆战一师,很多战士冻死在阵地上仍保持战斗姿态; 上甘岭战役中,一个连队在敌军倾泻190万发炮弹的阵地上坚守43天,阵地反复易手59次。 这些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洗刷了近代以来“不敢战、不能战”的标签。 抗美援朝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战争的胜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旧中国。 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为中国赢得了此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它重塑民族精神。 从“九一八”时的不抵抗,到抗美援朝时的主动出击,这种转变背后,是国家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和战略意志的根本性提升。 1931年,日本已是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能自主生产飞机、坦克、重炮。 而当时的中国,连步枪子弹都无法完全自给,东北军虽有部分德式装备,但缺乏弹药补给和维修能力。 更致命的是,日军拥有制空权和铁路机动优势,而东北军连基本的通讯系统都不健全。这种不对称,不是靠人数就能弥补的。 但即便如此,如果当时东北军坚决抵抗,哪怕只是迟滞日军推进,历史走向也可能完全不同。 日本国内当时对是否扩大侵华存在分歧,关东军的行动甚至未获东京正式批准。 若中国方面展现出强硬姿态,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可能不同。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正因如此,抗美援朝才显得尤为珍贵。 一个国家的尊严,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的,而是靠自己捍卫的。从“九一八”到抗美援朝,中国走过了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的艰难历程。 这段历程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靠退让换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意志争取来的。 今天的中国,拥有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背后,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觉醒与自强。 信息来源: 海峡新干线 2025-10-09 金一南将军:“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变……”

0 阅读:48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