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被“釜底抽薪”!中国“冰上舰队”已“战略绕过”马六甲,2万集装箱货轮,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11 15:46:39

新加坡港,被“釜底抽薪”!中国“冰上舰队”已“战略绕过”马六甲,2万集装箱货轮,18天直插欧洲,这不是一条新航线,这是一次,对旧世界“海上收费站”的“降维打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条新航线,叫“北极东北航道”,也有人叫它“冰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北或者东部港口出发,经过白令海峡,然后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一路穿过北冰洋,最后直接抵达欧洲北部的港口。 这条路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试探了,2013年,中国的“永盛”号货轮第一次尝试走北极航线,当时算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冰层厚、天气冷,随时可能被浮冰困住。但中国人没放弃,这些年一趟一趟试航,经验越积越多。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有专门的破冰船,船体是特别加固的抗冻钢材,还配了防冻设备、加热系统,哪怕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海上,也能稳稳当当地开过去。 更厉害的是,俄罗斯有全世界最强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一艘“22220型”破冰船能撞开3米厚的冰,加一次燃料能跑7年。这几年俄罗斯还建了新船“雅库特号”“楚科奇号”,专门护航北极航线。 以前大家都担心北极冰太厚,船走不了,但现在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夏天航道开得越来越早、结冰越来越晚。以前一年只能通航三四个月,现在能跑六七个月,未来很可能延长到八个月甚至更长。 我们算一笔账就明白了,传统航线从上海到汉堡,大约2万公里左右;走北极航线能缩短3000海里左右,相当于少跑5500公里。航程缩短30%到50%,意味着油费少烧一半。 一艘2万标准箱的大货轮走老航线,光燃油费就要150万美元,还得交30万美元的苏伊士运河通行费。走北极航线呢?燃油费降到100万美元,苏伊士的钱也不用交,一趟就能省出80万美元。 别忘了,北极航线没海盗。以前走亚丁湾那一带,船公司还得花钱请军舰护航、买高价保险。现在走北极,连保险费都能省20%到30%。算下来,一趟能节省上百万美元,走得越多省得越多。 2024年,中国船队经北极航道跑了14次,运了17.6万吨货,比2023年翻了一倍。航次越多、成本越低,说明这条线已经不是实验性质了,而是真正开始商业化运营。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新加坡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港就卡在这个最窄的咽喉上。每年有10万艘船从这里经过,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 新加坡靠的就是这个地理位置,船在这里要加油、维修、换船员、装卸中转货,光收这些费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2024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4112万标准箱,其中90%是中转货,也就是说,大多数货物根本不是给新加坡的,而是路过它。 可问题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没别的路走。只要全世界的货船都得从马六甲过,新加坡港的“收费站”地位就稳如泰山。可如今,中国的“冰上舰队”绕开了这条路,这就等于是从根上动了新加坡的饭碗。 新加坡当然着急了,一边说北极航线“不安全”“不环保”,一边想方设法维持它的中转优势。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不是环保不环保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这条北极线意义可不只是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战略安全。长期以来,中国7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都得从马六甲海峡经过,一旦那里出点问题,整个能源运输链都可能被卡脖子。 现在有了北极航线,就相当于多了一条生命线。它避开了马六甲、苏伊士、红海这些敏感地带,不受地区冲突、海盗、运河事故的影响,航程更稳定、安全系数更高。 再说,现在中国出口的“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很多都是运往欧洲的。这些高附加值的货物最讲究时效,早到半个月,企业就能提前抢占市场。北极航线的18天速度,正好对症下药。 中国的“冰上舰队”之所以能越跑越顺,离不开中俄合作。俄罗斯手里有破冰船、有航道资源,中国有制造、贸易和资金优势,两国一拍即合。 2024年,中俄还成立了“北极航道分委会”,签了协议,要推进全年航运计划。 俄罗斯的目标很明确——到2030年把北极航道货运量提升到1亿吨。现在一年已经有3790万吨,翻倍指日可待。它还计划在北极修建更多深水港口,让超大型货轮也能通行。 2024年,一艘长294米的大货轮通过北极航线,运了4万多吨货到青岛,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 这条“冰上丝绸之路”不光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航运格局的大洗牌。过去,新加坡靠地理位置当中转中心,躺着收钱。现在有了北极这条捷径,就像高速上多了一条更近的快速道,司机肯定不愿意再绕远路。 “冰上丝绸之路”不一定会立刻取代马六甲航线,但它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选项。就像导航软件里多了一条捷径,哪怕不是天天走,但关键时候能用上,就能决定成败。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