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为什么开始限制中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了?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作为反制,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关闭了领空,这下可好,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要去亚洲,再也无法抄近道飞越广袤的西伯利亚了,只能乖乖绕行。 这一绕,可就绕出了大问题,地球是圆的,从美国飞往中国、日本、韩国这些亚洲国家,沿着高纬度的俄罗斯领空飞,是一条天然的“大圆航线”,也就是最短路径。 现在捷径被封,美航的飞机就得往南或者往北绕,要么多飞几千公里,要么就得在空中多耗上一两个小时。 就在美国航空公司被迫“跑冤枉路”的时候,他们发现,跑道旁边的中国航空公司,却依然可以自由地飞越俄罗斯这条“空中高速公路”。 这直接导致了什么结果呢?四个字,成本优势。 飞机飞得越远、越久,烧的油就越多,机组成本越高,飞机利用率还越低,所有这些多出来的开销,最终都会体现在机票价格上,于是,在从美国飞往亚洲的很多航线上,中国的航空公司就能凭借这条“捷径”,提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机票。 美国航空业就像背着沙袋参加赛跑的选手,而中国同行却能轻装前进,这种反差让整个行业感到焦虑,特朗普近期喊出"这不公平"的言论,直接反映了美国航空公司的普遍心态,他们认为当前竞争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而是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严重扭曲。 但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停留在“谁家机票更便宜”上,可能就小看了这件事,航空业从来都不只是一门生意,它更是一个国家全球连通性和软实力的体现。 密集的国际航线网络,意味着更强的人才吸附能力、更便利的商贸往来和更广泛的文化影响力,可以说,谁掌握了天空的枢纽,谁就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 所以,美国一些人想通过行政手段来“拉平赛道”,限制中国航司,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几家本国航空公司,更深层的,是担忧在连接欧亚的这条关键空中走廊上被边缘化。 其实,天空被政治划界在历史上并不新鲜,冷战时期,东西方的航空权谈判就充满了政治算计,但今天的世界更加全球化,任何对领空的限制,产生的连锁反应会波及整个航空网络,最终抬高的可能是全球旅客的出行成本。 目前,美国交通部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限制中国赴美航班的数量,或者给中国航班飞越第三国增加额外条件,但这些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很可能引发中美之间新一轮的航空摩擦。 聊到这里,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恰恰暴露了我们时代的一个核心矛盾,我们的经济活动已经高度全球化了,但管理这个世界的思维,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划地盘、搞对抗的旧模式里。 从商业公平上讲,美国航空公司的委屈是可以理解的,没有谁愿意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政治原因,在起跑线上就落后。 但解决问题的答案,真的应该是“我跑不了捷径,那我也要把你的路堵死”吗?这种“我不能好,那你也别想好”的零和思维,或许能解一时之气,但长远看,会让所有人的路都越走越窄,最终为这份“赌气”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或许,这是一个让我们反思的契机,我们是不是需要一套更能适应21世纪现实的新规则?来管理天空这类全球公共资源?理想的状况是,在确保各国安全和主权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更包容、更多边的协调机制,让天空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而不是割裂彼此的高墙。 说到底,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连接和理解,解决这个航空难题,需要的不是更强硬的手段,而是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智慧的对话,毕竟,无论我们在地图上怎么划线,我们头顶的,始终是同一片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