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在娃哈哈内部仍有话语权#,#专家称宗馥莉或在重新布局#】提起“娃哈哈”,几乎没有中国消费者会感到陌生。从一瓶纯净水、一瓶AD钙奶,到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这个品牌几乎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然而,在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后,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进入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权力重构期。期间,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与娃哈哈的相关话题屡次登上热搜,娃哈哈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10日晚间,娃哈哈再度传来爆炸性消息。
据多家媒体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对于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娃哈哈集团回复称:属实。
作为娃哈哈的二代接班人以及宏胜集团的掌门人,宗馥莉的动作直接影响着娃哈哈的产业链运作和品牌布局。她的离开,无疑意味着娃哈哈和宏胜集团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宗馥莉离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商标和品牌归属。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宗馥莉就曾试图推动387件“娃哈哈”核心商标从娃哈哈集团划转至其掌舵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当时,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分析称:“宗庆后生前,由于其个人巨大的权威,压制了关于娃哈哈商标使用上的潜在争议,但他去世后,不同利益群体将长期潜藏的争议搬上台面,必须予以彻底解决,否则将是困扰娃哈哈继续成长的枷锁,商标转让是为了彻底解决所有权争议。”
事实上,“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娃哈哈食品公司,宗馥莉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彼时,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由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振投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上述股东分别持股51%、39%和10%。
在继承了宗庆后持有的宏振投资100%的股份后,宗馥莉在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的总持股比例超过60%。
那么这意味着,如若“娃哈哈”商标过户完成,宗馥莉将在“娃哈哈”商标使用权和授权管理上,将占据绝对话语权。
不过,这一动作后来在“三足持股”的格局下遭遇到阻力。
前不久,一份娃哈哈内部《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流传至网络。
该文件指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上述通知也给出了更换品牌的深层原因,“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地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上述通知落款企业一共有7家,均是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因此,“娃哈哈”商标使用的绝对决定权落空,可能是宗馥莉决定经营“娃小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媒体报道,一名消息人士证实了这一点。
该人士表示,宗馥莉此次辞职,正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宗馥莉才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天眼查App显示,“娃小宗”的多个商标目前归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商标申请日期显示为2025年5月。
官网资料显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可以说是娃哈哈的代工厂。公司以饮料为主业,经营食源配料、高端装备制造、印刷包装、饮品生产、品牌营销、物流仓储等,提供饮料上下游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而宗馥莉于2007年开始宏胜饮料集团总裁。
“‘娃小宗’申请时点在辞职前,是典型的资产前置。”对于宏胜申请注册“娃小宗”商标的这一动作,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则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分析称。“把商标、配方、渠道团队先装进独立壳,一旦身份剥离,可立即OEM代工上市,规避同业竞争指控。这一步棋,既是对娃哈哈的威慑,也是给自己留退路,辞职不是突发,而是计划已久的分拆第一步。”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则认为,“娃小宗”这个名字既承接了娃哈哈的情感认知,又强化了宗馥莉的个人符号。可以理解为她为未来的独立品牌提前铺路。
“一旦娃哈哈治理重组,她就拥有完整的商标资源、独立品牌和自主经营权。对外这是商业操作,对内则是权力布局。这种未雨绸缪的动作,显示她并非完全退出,而是在重新布局。”
宗馥莉出生于1982年1月,毕业于美国佩珀代因大学。2004年完成学业归国后,宗馥莉加入娃哈哈,从生产管理基层干部做起,于2007年升任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后来,宗馥莉一路带领该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8年,宗馥莉开始兼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并在2020年3月进一步担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逝世,又将宗馥莉推至舞台中央。摆在这位新掌门面前的,是遍布全国180多家分公司、7000多个经销商,以及股权结构盘根错节的一个商业帝国。
当时,娃哈哈集团的大股东仍为杭州上城区国资,持股46%;另外,娃哈哈集团工会持股24.6%。
这一股权格局则决定了宗馥莉必须面对与各方利益的博弈。
去年2月25日,潇湘晨报·辣椒财经曾发文《宗庆后留下的29.4%娃哈哈股份,能否让宗馥莉顺利接班?》讨论过“娃哈哈集团未来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以及宗馥莉能否顺利接班”的话题。
彼时就有业内人士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表示:“宗馥莉直接占股比例并不占优,妥善处理各股东间利益关系及权力分配,将是决定宗馥莉能否成功接掌整个集团的核心因素之一。”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宗馥莉接管公司后,管理中不可能照搬父亲的模式,因此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公司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国资大股东、现有管理模式和管理层的磨合问题,探索建立符合各方理念、利益的新的制度架构,这绝非易事。”
后来,娃哈哈内部的矛盾果然不断爆发。
2024年7月,“宗馥莉辞职”一事突然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娃哈哈集团的内部矛盾也顺势被推到聚光灯下。不过,这场辞职风波最终以宗馥莉正式接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接手娃哈哈集团29.4%股份的结局收场。
随后,人事地震席卷娃哈哈集团高层。
集团四位高管,包括娃哈哈第一批大学员工、集团二号人物的吴建林,在娃哈哈工作超过30年,深受宗庆后器重的潘家杰,从基层一路打拼到集团技术负责人的余强兵,保持娃哈哈和上城资本和谐的关键人物的张晖相继离任。取而代之进入高管行列的则为新面孔:叶雅琼、洪婵婵、费军伟、王国祥。
与此同时,娃哈哈被多家媒体曝出,去年4月开始,集团多个部门员工的劳动合同陆续被要求转签到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公司。
在去年9月的职代会上,宗馥莉还高调宣布,要打破娃哈哈的“大锅饭”。
这些动作,被业界解读为宗馥莉在娃哈哈内部“去家长制烙印”以及权力重构的系统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宗馥莉仍为娃哈哈集团第二大股东。
“家族企业中股权和经营权分离常引发矛盾。宗馥莉即使不在管理层,凭借股东权利、董事席位或投票机制仍能对娃哈哈产生制衡。”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力量博弈可能演化成两种局面:一是形成良性制衡,促进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各方利益得到平衡;二是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影响企业决策效率和运营稳定性,阻碍企业发展。
霍虹屹则向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表示,宗馥莉仍是娃哈哈的重要股东,且通过宏胜饮料掌握娃哈哈关键供应链资源。她可以通过股东表决、董事会席位、品牌授权和供应链议价等方式对公司施加影响。
“这意味着,她虽然不再在台前,但仍然在棋局之内。这种格局在家族企业中很常见——权力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制衡。未来这种博弈能否保持理性,取决于双方是否愿意用契约取代人情,用规则取代权力争夺。”
霍虹屹认为,整体来看,宗馥莉辞职既是一次权力交接,也是一次家族企业“制度化试验”。她的影响力没有消失,而是从管理层转向资本与产业链层面。
“未来几年,娃哈哈的稳健发展与宏胜的独立探索,很可能并行而行。”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