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700百多年前,袁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历数月纵横疆场,忽必烈深感周身困乏,突然想吃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便命伙夫迅速制作,不料,正当 伙夫宰羊割肉之际,探马飞腾而来禀告敌军追赶而来,距离扎营处不足十里。 话说七百多年前,蒙古帝国正值巅峰,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接过汗位,野心勃勃地想把天下全收进囊中。 他生在1215年,那时候蒙古人还过着游牧日子,羊肉牛肉就是主食,忽必烈从小骑马射箭,长大后成了战场上的狠角色。 早年他跟着父亲拖雷打金国,1240年就开始独当一面,镇守北方边疆,搞屯田养兵,慢慢拉拢汉族官员帮忙。1251年哥哥蒙哥当了大汗,他封开平王,管着中原地带,推行农田改革,让那些战乱后的田地又活络起来。 后来1252年,他领命去征大理,从陕西出发,翻山越岭,花了几个月才到云南,1253年就把大理国灭了,段氏投降,蒙古的版图一下伸到西南。 再后来攻南宋,渡淮河打鄂州,蒙哥在那儿病死,他继续指挥,差点把南宋灭了,但最后听了郝经的劝,撤兵北上。 1260年,蒙哥一死,他赶紧在开平自立为汗,和弟弟阿里不哥抢位子,打了两年仗,1264年才赢,杀掉对手的谋臣,稳住蒙古贵族。 那年他改元至元,1271年正式建大元国号,把中都迁到大都,当起皇帝来。忽必烈这人决策快,但脾气急,军中一有事就发火,财政上也爱大手大脚,晚年还胖了,痛风折腾得厉害。 忽必烈管事严,设中书省行省,水利学校都抓,但赋税重,蒙古贵族特权大,汉人怨声不少。他在位三十多年,元朝经济起飞,南粮北运通惠河挖了,商贸热闹,但内部矛盾也埋下隐患。 现在说说那个传说,你知道涮羊肉吧,北京冬天街头到处是火锅店,羊肉片涮着吃,蘸酱下肚,暖呼呼的。 坊间传闻,这玩意儿起于忽必烈南征南宋那会儿,大军几个月转战,士兵饿坏了,他忽然想吃老家的炖羊肉,就让伙夫赶紧做。 结果伙夫刚宰羊切肉,探马跑来报敌军十里外追上来了,忽必烈急了,下令部队开拔,还嚷着羊肉得快点弄。伙夫没法子,情急切了薄片扔沸水里烫,变白了捞出撒葱姜蒜,端上去。 忽必烈抓着吃几口,垫了肚子,带兵出去打,果然赢了。 凯旋摆宴,又点这菜,伙夫用好羊腿肉,配辣椒麻酱腐乳,忽必烈吃得高兴,问叫啥,伙夫说没名,就赐名涮羊肉。 从宫廷传开,元朝贵族爱吃,灭元后蒙古人带到民间,清光绪时才普及。 这故事听起来带劲,像野史小说,但真要考据,靠谱度不高。 蒙古人吃羊肉传统早,成吉思汗时代就煮着吃,薄切烫熟可能是军中简便法子,适应寒冷天气。涮羊肉实际影响汉族饮食,元人南下带去游牧习俗,和江南汤锅结合,成了北京特色。日韩那边叫成吉思汗烤肉或忽必烈锅,也沾蒙古光。 忽必烈1294年二月在紫檀殿咽气,享年八十岁,孙子铁穆耳接班。 元朝在他手里统一,经济文化交流多,但蒙古特权和重税让王朝隐患大,九十多年就亡了。 涮羊肉这菜倒活下来,东来顺馆1903年从宫里学方子,开张后火了,冬天北京人围锅涮,聊家常,传承不绝。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