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失望了。昨天下午,令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得奖者不是外界呼声很高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1 19:46:42

特朗普失望了。昨天下午,令全球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得奖者不是外界呼声很高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而是委内瑞拉女性马查多,想必这会让特朗普十分失望。特朗普对和平奖有着几近疯狂的执念,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有资格拿一座和平奖,更是自夸过去摆平8场国际冲突,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总统都无法做到的。 诺贝尔和平奖的揭晓,总能在国际舞台上掀起波澜。2025年10月10日下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这项殊荣授予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琳娜·马查多。她以推动民主进程和人权保障的努力,赢得了委员会的认可。这位58岁的女性活动家,领导的反对运动挑战了当地长期的威权统治,强调选举透明和公民参与。她的获奖,不仅是对委内瑞拉国内抗争的肯定,也反映出全球对民主退潮的担忧。相比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名字虽在提名名单中频频出现,却未能入围。这让外界不由得回溯特朗普对这项奖项的长期关注,那份追求已超出个人荣誉,牵涉到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考量。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的第一任期。早在2018年,他就公开表达不满,认为前任奥巴马“几乎什么都没做”就获此殊荣,而自己却在国际事务中付出更多。他多次在集会和访谈中提及这项奖项,将其视为对领导力的终极背书。进入第二任期后,这种关注度进一步升级。特朗普声称,自己已化解了多达八场国际冲突,包括中东地区的亚伯拉罕协议和朝鲜半岛的对话机制。这些自述虽有事实基础,但往往被指责为夸大其词。例如,亚伯拉罕协议虽促成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国的关系正常化,却未触及巴以核心问题,更多停留在表面和解层面。特朗普的叙事逻辑,总喜欢用数字堆砌成就,强调“无人能及”,这在外交史上并非罕见,却凸显出一种急于求成的实用主义。 为了推动提名,华盛顿的外交网络悄然运转。2025年1月提名截止前,日本政府曾再度提交申请,焦点放在特朗普对朝鲜核问题的斡旋上。这延续了2019年安倍晋三的举动,当时的提名信函详细列举了河内峰会的成果。挪威议会两名议员也在2020年联名支持,理由直指中东协议的突破作用。这些背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特朗普任内签署的实际文件,如2020年9月的四国联合声明。然而,诺贝尔委员会的评选标准,向来强调多边主义和长期人道努力。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策略,常被视为单边交易,忽略了国际协作的精髓。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是华盛顿的密集游说,一边是奥斯陆的传统坚守。 特朗普的追求,还延伸到更广泛的盟友动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发声,支持特朗普获奖,称其为中东和平的“关键推手”。2025年夏,巴基斯坦议会外交委员会也提交提名,突出特朗普在南亚调解中的角色。这些行动,像一张外交罗网,覆盖从东京到耶路撒冷的节点。白宫团队甚至模拟委员会审议,调整宣传材料,强调协议的经济条款如何惠及全球稳定。但批评者指出,这种游说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诺贝尔奖本应超越国家利益。特朗普本人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复提及,声称“每个人都说我该得奖”,这不只是一种自夸,更暴露了其对外部认可的依赖。 马查多的获奖,则从另一个维度照见诺贝尔的取向。她不是传统的外交家,而是草根运动的组织者。早在2010年代,她就创立反对党文特委内瑞拉,推动街头集会和选举观察。2024年委内瑞拉大选期间,她的团队记录了数百起违规事件,提交国际报告。这份工作虽风险高企,却直接触及民主的核心。委员会在公告中强调,马查多代表了“对威权主义的非暴力抵抗”,这与特朗普的强硬风格形成反差。她的努力,源于对本土苦难的回应,而非全球舞台的博弈。这提醒人们,和平奖的本质,往往青睐那些在逆境中坚持普世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权力中心的交易者。 特朗普的失落,并非孤立事件。它折射出美国外交的深层矛盾。一方面,特朗普任内确实签署了多项协议,如2020年的亚伯拉罕协议,涉及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总价值数百亿美元。另一方面,这些成果多为短期止血,未解决根源性冲突。例如,朝鲜对话虽开启大门,却因后续分歧而搁浅。特朗普自夸的“八场冲突”,包括印巴边境摩擦、亚阿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争端等,但多数仅为临时调解,而非永久和平。媒体分析显示,其中几项甚至在协议后再度爆发。这类自述,虽能凝聚国内支持,却在国际上招致怀疑。诺贝尔委员会的沉默,正好戳中了这种叙事的软肋:真正的和平,需要可持续的机制,而非一时的高光。

0 阅读:28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