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副手万斯曾表示,如果中国大陆收回台湾,美国将会面临经济萧条,台湾需要爱国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1 19:46:42

特朗普的副手万斯曾表示,如果中国大陆收回台湾,美国将会面临经济萧条,台湾需要爱国者导弹。 特朗普阵营在2024年大选中选定詹姆斯·戴维·万斯作为副总统候选人,这位俄亥俄州参议员迅速成为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万斯早年以回忆录《乡下人的悲歌》成名,讲述中西部蓝领阶层的困境,这让他在锈带选民中积累人气。进入政坛后,他多次在国会辩论中强调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特别是半导体供应链对外依赖的隐患。 2024年4月12日,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中,万斯直指拜登政府的外包政策,将高端芯片生产拱手让给台湾,导致本土产业萎缩。 他认为,这种依赖已成美国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旦供应链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万斯的观点并非孤立,而是共和党保守派对全球化不满的集中体现,他们视中国为首要威胁,主张通过关税壁垒和军售重塑供应链平衡。 万斯在采访中特别点名爱国者导弹的分配问题。美国已承诺向台湾提供价值9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但交付进程因乌克兰援助而延后。 他指出,向乌克兰运送这些导弹会削弱台湾的防空能力,如果中国大陆采取行动,台湾将面临严重风险。万斯强调,爱国者PAC-3型号能有效拦截弹道导弹,是维护台海稳定的关键装备。台湾早在2021年签署采购协议,两批导弹定于2025年和2026年交付,但生产瓶颈让这一承诺蒙上阴影。 这种优先级排序反映出美国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万斯借此批评民主党政策,主张将有限军援转向印太地区,以优先应对中国挑战。 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台积电作为龙头企业,占据先进制程芯片代工的半壁江山。苹果A系列处理器、高通骁龙芯片等核心部件均依赖其产能。 万斯警告,如果中国大陆收回台湾,这一供应线将被切断,美国科技业将首当其冲。手机、汽车、军工产品生产将陷入停滞,引发库存短缺和价格飙升。经济学家估算,芯片中断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数万亿美元,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市场,将承受失业率上升和股市动荡的双重打击。 万斯的“经济萧条”表述虽直白,却道出事实: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仅占全球12%,远低于设计环节的主导地位。这种不对称依赖源于上世纪的产业转移政策,如今反噬自身。 万斯将台湾问题置于美国国家安全框架下,视其为遏制中国崛起的棋子。他在2024年7月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重申,中国是美国“最大威胁”,欧洲应自负防务,美国资源当专注亚太。 这种“美国优先”逻辑下,台湾被定位为缓冲区,爱国者导弹不仅是武器,更是威慑信号。万斯反对无底洞式援助乌克兰,认为这分散了对台湾的关注,间接助长中国在台海的冒险。 他的立场获党内鹰派支持,但也招致批评,指其忽略多线作战的现实。毕竟,美国军费已超9000亿美元,生产爱国者导弹的雷神公司产能捉襟见肘,一年仅能输出数百枚。 从更广视角看,万斯的言论折射出美国霸权衰落的焦虑。冷战后,美国主导全球半导体标准,但本土工厂外迁导致技术外流。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厂虽获数百亿美元补贴,却因劳动力成本和水资源问题进展缓慢。 万斯主张强制转移产能,视台湾为“前哨”,但忽略两岸经济融合的现实。中国大陆是台积电最大市场,统一后半导体产业或更高效整合,提升全球稳定性。 他的警告虽接地气,却忽略中国作为美债持有者和消费大国的杠杆作用,美企如苹果、特斯拉在华营收占比高企,贸然对抗将自伤筋骨。 2024年大选后,万斯随特朗普入主白宫,作为副总统继续推动对台军售。2025年上半年,美国批准新一轮价值20亿美元的武器包,包括更多爱国者组件。 万斯在国会听证会上辩护,称这有助于分散供应链风险,但批评者指出,此举加剧台海紧张,忽略外交对话的空间。台湾防务预算虽升至GDP的2.5%,却仍依赖美援,爱国者系统部署需数年训练。 万斯的“萧条论”在保守媒体流传,强化选民对中国的警惕,却也暴露美国战略的短视:将台湾绑上战车,实为维持半导体霸权的无奈之举。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