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今晚(10月11日晚)写道:“中国对稀土材料的最新限制将构成一项几乎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可能会扰乱全球经济,让北京方面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多筹码,并加大特朗普政府的回应压力。‘这相当于一场经济核战——意在摧毁美国的AI产业。’” 文中将意在摧毁美国的AI产业”的论调,字里行间满是焦虑与指责,仿佛中国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该问一句:中国依法管控自家战略资源,怎么就成了“经济核战”? 翻翻10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公告就清楚,此次管制针对的是钬、铒、铥等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依据的是《出口管制法》《海关法》等现行法律,程序合法合规,目的只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利益,履行国际义务。 这样一场有理有据的正常监管,怎么到了《华尔街日报》嘴里,就成了“摧毁产业”的利器?更可笑的是,《华尔街日报》对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霸凌选择性失明。 自2018年起,美国就以所谓“301调查”为由,对中国半导体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后来变本加厉,限制“美国人”参与中国半导体项目,禁止企业向中国输出先进芯片技术,今年5月甚至发函要求各国限制使用华为芯片,连中国用美国芯片训练AI模型都横加干涉。 这些措施哪一个不是精准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美国企业德州仪器拿着政府补贴,却在中国市场搞“割喉式”降价,某型号芯片从70元疯狂跌至几分钱,明摆着要把中国企业挤出市场,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不公平竞争? 说穿了,美国是自己对稀土“馋涎欲滴”,却容不得中国掌握话语权。特朗普曾直言不讳地说美国“非常需要稀土”,还盘算着和乌克兰建立“伙伴关系”,靠乌克兰的稀土资源发展人工智能和军事武器。 可美国本土稀土冶炼分离能力严重不足,80%-85%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国防领域35%的稀土供应都要靠中国——导弹制导系统、无人机发动机这些关键装备,少了中国稀土制造的永磁体,根本玩不转。 如今中国依法管控出口,美国就坐不住了,这种“只许自己卡别人脖子,不许别人护自己安全”的逻辑,简直霸道到了极点。中国的稀土管制,本质上是对自身战略资源的保护,更是对全球供应链公平性的维护。 稀土不是普通矿产,而是发展AI、国防、航天等产业的“工业维生素”,从芯片制造的抛光材料,到光刻机的镜面涂层,再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都离不开它的身影。中国掌控着全球91%的稀土加工能力,却从未像美国那样滥用优势。 之前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层层封锁,导致中国相关芯片自给率仅约15%,德州仪器等美企在华市场份额高达44.98%,中国也只是依法发起反倾销和反歧视调查,从未搞过“一刀切”的禁运,这份克制,美国怎么不提? 《华尔街日报》渲染“摧毁美国AI产业”,不过是夸大其词的恐慌营销。中国的管制是“有节制的防守”,而非“无差别的进攻”,只是要求出口相关物项前申请许可,并非彻底禁售。 真正让美国焦虑的,是自己产业链的“命门”被别人握住了。美国一直习惯用技术霸权收割全球红利,一旦其他国家掌握了战略资源的话语权,它的霸权根基就动摇了——这才是其歇斯底里的根源。 这场舆论风波其实给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贸易战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游戏,霸权主义终将反噬自身。美国想靠制裁打压别人,却不愿正视自己的产业短板;想享受全球供应链的便利,却不愿遵守公平规则。 中方的稀土管制恰恰说明,维护产业安全不需要靠霸权,依法依规保护自身资源,就是最有力的底气。《华尔街日报》的指责越激烈,越暴露美国的恐慌与无理。 中国不会因为几句污名化言论就放弃原则,更不会任由美国肆意践踏贸易规则。当“经济核战”的帽子被扣过来时,全世界都该看清:真正破坏全球经济的,不是中国的合法管制,而是美国动辄挥舞的制裁大棒。这场博弈终会证明,公平贸易才能长久,霸权思维注定行不通。
华尔街日报今晚(10月11日晚)写道:“中国对稀土材料的最新限制将构成一项几乎前
自由轻羽事
2025-10-11 23:48: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