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白县,火到人民日报!”男子去长白县旅游,看到路边有很多菜贩摆摊,突然一辆

史面的楚歌 2025-10-12 06:33:28

“吉林长白县,火到人民日报!”男子去长白县旅游,看到路边有很多菜贩摆摊,突然一辆警车开过来,横在路中间把路拦了!他以为民警要驱赶小贩,来个“瓮中捉鳖”,可民警们的做法让他意想不到! 晚上七点多,县城的街道还没完全暗透,路灯次第亮起时,马路两边的空地上已支起了一溜儿菜摊。 青椒码成小塔,西红柿泛着红光,白菜叶子还沾着泥星子,卖菜的大爷大妈穿着旧围裙,手里攥着秤杆,嘴上却不闲着,讨价声、称量声、菜叶子沙沙响,混着晚风钻进路过的人耳朵里。 外地游客站在公交站台边,盯着这幕直愣神。他老家那座城,一到晚上,城管巡逻车就“滴滴”响,小商小贩推着车往巷子里钻,生怕被抓住罚款。 可长白县这儿,菜摊摆得坦坦荡荡,连个“赶人”的动静都没有。 正看着,一辆警车从主路拐过来,“咔”地横在路口。 游客心里一紧:“该不会是要清场吧?”在他印象里,执法车往这儿一停,准是小贩们收摊跑路的信号。 可怪事发生了,菜摊前的人没急着收拾,该唠嗑的继续唠嗑,该称菜的低头算钱。警车上坐着穿制服的民警,也没下车轰人,就稳稳当当地守着路口。 游客憋不住,凑到个卖萝卜的大妈跟前:“姨,警察拦路不碍事儿?” 大妈擦了擦手上的水:“拦得好!晚上外面车多,以前摆摊总怕被剐蹭,现在警察把路口封了,我们踏实多了。” 游客又问:“摆摊要交钱不?”大妈摇头:“不要!政府给我们专门划的地儿”。 这话像颗小火星,“噌”地燎着了游客。他掏出手机,镜头对准冒着热气的菜摊、守着路口的警车,还有大妈脸上笑出的褶子。 后来他把视频传上网,配文就一句:“这儿的警察,是给小贩‘看摊’的。” 其实长白县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好多地方管小商贩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一赶了之”。 可长白县琢磨:老百姓要过日子,小商小贩要糊口,这不是啥丢人的事。与其让他们躲躲藏藏,不如划片儿、定时间,让大家明明白白摆摊。 那警车拦路,也不是为了“抓人”,是怕夜里车流量大,万一碰着菜摊子,人摔了、菜撒了,麻烦。 民警守在那儿,既挡了乱窜的车,也挡了小偷小摸,摆摊的人多了,难免有心思不端的,有警察盯着,大伙儿更安心。 时间久了,这儿成了县城的“夜市一条街”。来的不光是本地人,还有周边乡镇的村民,挑着自家种的菜来卖。 游客多了,餐馆、超市的生意也跟着活泛。有摆摊的大爷说:“以前挣点钱得提心吊胆,现在踏实,孙子上学的生活费,我一个人就能挣出来。” 其实城市管理哪有那么复杂?不是非得用“赶”字诀,多想想老百姓的难处就行。 长白县的警车守在路口,守的不是路,是老百姓的日子。 这样的管理,暖的是人心,聚的是烟火气。现在网上有人说“别的地方该学学”。 说的不只是摆摊的事儿,是那种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的劲头,不是喊口号,是弯下腰,看看老百姓到底需要啥。 晚风里,菜摊的灯还亮着,警车的顶灯闪着微光。这场景,比任何标语都实在。

0 阅读:138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