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兵种术语表破解协同难题:看海军航空兵与舰艇部队如何练就“秒级响应”默契

军号大讲堂 2025-10-12 09:19:38

【海军航空兵某部着力提升体系练兵效能】仲秋时节,南海之滨,某岸基指挥所内,一个电子沙盘清晰呈现出空中、海面兵力情况。沙盘前,海军航空兵某部参谋人员与友邻舰艇部队参训官兵共同商议演训计划。借助前期共同制作的跨兵种术语对照表,双方交流顺畅、沟通无阻,高效制订出一整套作战方案。

  “如今,驾驶战机为舰艇提供态势支撑和指挥引导,已成为我们的训练日常。此前,我们和舰艇部队协同配合时,也遭遇到一些难题,经过持续探索,双方才有了现在的默契。”参训的一名飞行员感慨地说。

  这名飞行员告诉记者,第一次保障舰艇训练时,面对兄弟单位传来的任务方案,他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方案里基本上全是舰艇专业术语,对战机保障的要求仅有计划空域和预期效果等大致内容,缺少具体实施流程、指挥隶属关系等关键要素。

  后来,双方共同对训练方案内容进行了完善,但不同兵种之间的认知差异,导致训练中频繁出现沟通不畅、响应滞后等情况。

  那次训练结束后,该部与友邻舰艇部队一起展开复盘总结,将所有“认知差”摊开来讲得明明白白:“态势共享不是简单传输数据,而是要传递经过分析处理的融合信息”“空中平台的响应速度应按秒计算”“水面舰艇要兼顾水文气象变化”……经过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双方找到了破解问题的方法:制作一份跨兵种术语对照表和一套特情协同处置流程。

  “体系练兵必须从‘物理叠加’转向‘有机融合’。”该部领导介绍,为进一步打破认知壁垒,他们还与舰艇部队互派骨干前往对方单位学习深造。

  第一次登上舰艇,该部训练参谋杨琪对舰艇部队的运转模式、指挥流程和术语体系有了直观的感受:“舰艇部队和我们的组训模式有所不同,近距离观摩他们的训练,让我对舰艇部队有了更多了解。”与此同时,舰艇部队骨干也分批走进该部,亲身体验空情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发。

  随着跨兵种术语对照表和特情协同处置流程在训练中逐渐发挥作用,两支部队开始了更深层次的融合。基于联合作战需求,双方对通信规则、指挥流程、行动衔接协同等诸多事项进行逐一细化,在此基础上共同制订协同任务规范。

  “如今,这一规范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该部一名飞行员告诉记者,在这一规范的指引下,两支部队配合越来越默契,双方的体系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点赞人民军队(解放军报)

0 阅读:0
军号大讲堂

军号大讲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