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问共消灭多少日寇,年过八旬的王汝林悠悠说道:“战场上消灭多少记不清了

探史官 2025-10-12 09:23:06

2006年被问共消灭多少日寇,年过八旬的王汝林悠悠说道:“战场上消灭多少记不清了,但俘虏我挑死了不下一个连,我不可能给他们优待,因为国仇家恨必须要报 听到这话时,镜头里的老人手指还在微微发颤,不是害怕,是想起当年战壕里凝固的血、战友胸口汩汩冒血的伤口。你没法要求一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讲“人道主义”,1937年他刚满16岁,家乡河北沧州被日军踏平那天,母亲把他藏在柴房,自己攥着剪刀冲向鬼子,最后连全尸都没留下。 后来他跟着八路军打游击,最惨的一次在太行山腹地,全连127人只剩9个活口。雪地里趴了三天三夜,饿极了就嚼树皮,耳朵冻得流脓也不敢动——山下就是押着老百姓修炮楼的日军,他亲眼看见一个孩子因为哭出声,被鬼子用刺刀挑在枪尖上晃。那时候哪有什么“俘虏优待”的概念?活着把敌人杀退,就是对战友和乡亲最好的交代。 有人说老人的话太“极端”,可翻开抗战史料你就知道,这种“极端”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1941年冀中“五一”大扫荡,日军推行“三光政策”,仅河北定县一个县,就有121个村庄被焚毁,6700多名平民惨遭杀害。王汝林所在的部队当时负责掩护群众转移,他亲眼看见指导员为了拦住日军坦克,抱着炸药包冲上去,最后连尸骨都找不到。 别拿现在的和平视角苛责当年的战士,他们拿起枪的那一刻,就没想过活着回家。王汝林腰间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疤,是1943年在山东枣庄和日军拼刺刀时留下的,当时鬼子的刺刀已经刺穿了他的侧腰,他硬是咬着牙把刺刀往自己身上再送了半寸,腾出右手拔出手榴弹砸在对方头上。后来他说,倒下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这畜生再去害老百姓。 抗战胜利后,王汝林解甲归田,从不跟人提当年的战功,家里唯一的纪念,是一个用炮弹壳做的烟盒——那是战友牺牲前给他的,说等胜利了就用这个装烟,一起回家种地。直到2006年,地方党史办的人找到他,想记录抗战老兵的经历,老人沉默了半天才开口,说起挑死俘虏的事时,眼里没有丝毫犹豫。 不是不懂“优待俘虏”的政策,可政策管不到每个战士心里的痛。你去问问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去看看抚顺战犯管理所里那些曾经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再回头看看王汝林老人的话,就会明白:有些仇恨,不是一句“放下”就能抹平的。他挑死的不是120个俘虏,是120个可能再去杀害同胞的刽子手,是120个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的元凶。 如今老人已经过世,可他的话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历史该有的态度。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不能忘记仇恨背后的苦难。当我们在和平年代讨论“人道主义”时,别忘了当年正是这些不被“规则”束缚的战士,用最原始的血性,挡住了侵略者的铁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用户35xxx10

用户35xxx10

1
2025-10-12 10:15

[赞][赞][赞]

风语者

风语者

1
2025-10-12 10:17

日本畜牲根本就不值得优待

猜你喜欢

探史官

探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