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听闻八路军在平型关痛击日寇的消息,在国民党修械所劳作的刘贵福眼睛一亮。他秘密联系了4个人去根据地,可临走那天变成了16个人,这些穷哥们认定要和刘贵福同生共死,就是这十几个人,日后成为延安武器制造的顶梁柱。 1937年,整个华北都笼罩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人心惶惶。 一个16人的技术天团,怀着一腔热血,踏上了去延安的征途。 到了办事处,负责人彭雪枫、杨立三一听来了16个懂技术的工人,亲自出门迎接。到了总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更是许诺,给刘贵福他们每人发28块大洋的安家费,还保证“以后每天白面馍管饱”。 刘贵福当时就愣了,他问了个实在问题:“我听说朱总司令一天就吃小米饭配俩土豆,为啥给我们吃白面?” 彭老总的一番话,让这群硬汉当场就红了眼眶。彭总说:“用大刀长矛,我们20个战士的命换一个鬼子;用步枪,10个换一个;用机枪大炮,我们一个战士能换好几个鬼子。你们的技术,比黄金还贵,是战士们的命!” 左权还告诉他们,朱总司令一个月的津贴是5块钱。 5块对28块。这群在旧军队里受尽白眼的技术工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他们把安家费全捐了,一分没留。从那一刻起,他们就把命和这支队伍绑在了一起。 到了延安,朱德总司令亲自在寒风里迎接他们。这群普通工人,何曾见过这么大的官?刘贵福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那一刻,他知道,这辈子跟定共产党了。 可以说,刘贵福他们这16个人,就是送给延安的一份超级大礼包。 刚到延安柳树店兵工厂,条件差得你想不到。说是兵工厂,其实就是几个破窑洞,设备简陋。主要工作就是修枪,最常见的就是给断了撞针的枪换上新的。 1939年黄土岭战斗,杨成武指挥部队一炮干掉了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用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刘贵福他们修好的。这功劳,有他一份。 但刘贵福不满足于修修补补,他是个有追求的技术男。当时日军飞机天天来延安轰炸,八路军没有高射武器,只能干瞪眼。刘贵福急了,主动请缨:“给我点人和家伙,我把马克沁机枪改成能打飞机的!” 没图纸,没设备,就靠着一股子钻劲儿。两个多月后,延安上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防空火力。虽然简陋,但它告诉敌人:我们不是好惹的! 这只是开胃小菜,真正让刘贵福名垂青史的,是他亲手打造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制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 1938年底,刘贵福提出要造咱们自己的枪。他把自己关在窑洞里,结合捷克式卡宾枪、三八大盖和中正式步枪的优点,画出了一张全新的图纸。 这支枪的设计,完全是为八路军量身定做的。枪身短,重量轻,适合游击战和山地行军。最绝的是它的刺刀,一种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平时收在枪管下面,拼刺刀时“唰”一下就能甩出来锁住,比日军需要手动安装的刺刀快了好几秒。 1939年5月,延安开了个工业展览会,这支还没名字的枪被送去参展。朱老总拿在手里赞不绝口,徐向前元帅更是背在身上舍不得放下。毛主席也闻讯赶来,让神枪手试射,五发子弹,枪枪十环!主席高兴地给刘贵福题词:“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1940年8月1日,这支枪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并优先装备给了陈赓的386旅。在关家垴战斗中,“八一式”大显神威。鬼子的“三八大盖”还没装上刺刀,我们的三棱刺刀已经捅了过去。这一战,打出了“八一式”的威名。 从1940年到1945年,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黄崖洞兵工厂一共生产了近9000支“八一式”。 除了步枪,刘贵福还解决了50毫米迫击炮的难题。一开始仿制的掷弹筒打不准,老百姓编了顺口溜:“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 刘贵福反复研究,发现是撞针短了2毫米,偏离了中心。就是这么微小的差距,他给揪了出来。改进后的50小炮,指哪打哪。百团大战时,神炮手赵章成用这种炮,一炮就端掉了日军的指挥所,炸死了冈崎大队长。 日军当时都懵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被他们层层封锁的八路军,哪来的这么多新式武器?他们甚至以为太行山里藏着个有外国专家指导的现代化兵工厂。 他们不知道,所谓的“专家”,就是刘贵福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工人。 在后方造武器,同样危险重重。1942年,日军对太行根据地大扫荡,刘贵福所在的梁沟兵工厂成了重点攻击目标。他亲自带工人自卫队掩护大家突围,怀有身孕的妻子则向另一个方向转移。那次突围,他九死一生,在山里迷路好几天,最后才遇到友军。而他的妻子不幸被俘,关进了太原集中营,后来才被组织营救出来。连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生产战线上的英雄”那张珍贵的题词,也在战乱中遗失了。 抗战胜利后,刘贵福没有停歇,继续在新中国的军工战线上发光发热,主持了我国第一代制式火炮的定型工作。1966年,这位人民兵工的巨匠因病去世,年仅59岁。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黄崖洞。
1937年,听闻八路军在平型关痛击日寇的消息,在国民党修械所劳作的刘贵福眼睛一亮
趣史小研究
2025-10-12 11:42:46
0
阅读:224
用户10xxx74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