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盛港一间组屋内发生悲剧,一对父女被发现死亡。据推测,父亲可能因为突发疾病离世,而女儿(徐娜,音译)因精神状况无法自理,既无法对外求助,也缺乏进食照料,最终被活活饿死。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女儿其实拥有着令人艳羡的学历背景——她出生于中国东北,早年随家人移民新加坡,持有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还在法国国家数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担任科研研究员,本该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命运却急转直下。
不知从何时起,她突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回到新加坡跟父母同住,依赖父母的悉心照顾。2016年母亲因病去世后,父女俩便在这间狭小的组屋中相依为命。2025年10月6日,这对对父女被才发现陈尸家中后。父亲毙命卧室化成白骨,女儿则陈尸客厅大门旁。
发现过程:10月6号当天清晨6时许,楼下7楼住户曾先生的母亲发现家中弥漫难闻异味,且天花板有不明液体渗漏。曾先生上午9时赶至母亲住处查看,发现渗漏的红色液体黏性强、臭味刺鼻。他虽用纸巾清理,但异味不仅未散,反而在其上班后愈发浓烈,于是曾先生选择报警。
现场状况:警方于下午1时35分赶到现场破门而入,发现卧室中七旬父亲的遗体已风干成白骨,客厅门边47岁的女儿徐娜(音译)倒毙在地。
警方在该房屋展开了约6小时的调查,直至当晚7时才解除现场封锁。期间,工作人员将两具遗体及多袋从房屋内搜出的物品运离,用于后续侦查。
根据腐化程度推测,推测父亲或早已离世多时,女儿疑在无人照料下,相隔约一个月后才离世。
邻居讲述:大门深锁,有记者走访现场,邻居形容这对父女“平日大门深锁,不与人往来”。一名邻居透露,女儿疑患精神疾病,平日由父亲照料三餐。“父亲常去外面打包饭,女儿几乎不出门。有时看见她在走廊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另一名70岁林姓居民则说,这户人家十多年前搬来,母亲早年病逝后,只剩父女相依为命。“那名父亲看起来挺健康的,没想到会先走。”
据悉,徐娜多年前随家人从中国东北来到新加坡,后取得永久居民身份。邻居表示,他们几乎没见过亲友上门探访。
许娜出身学霸世家,他们一家原籍中国东北,父亲是新加坡公民,母亲是永久居民。两人都是研究人员,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家庭。
目前警方暂未发现他杀证据,列为非自然死亡,譬如饿死算非自然死亡。
死者女性身份曝光。
事件发生后,媒体进一步揭开女死者的身份——并非普通居民,而是一名剑桥博士、高智商学者。
据报道,徐娜2001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系,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更取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她曾在法国国家数位科学与技术研究院(INRIA)担任研究员。在本地读书时期,她也是学术明星——1997年毕业于英华初级学院(Anglo-Chinese Junior College),曾夺下全国华文作文比赛冠军,是校内华文学会与乒乓社的活跃成员。
昔日国大同窗形容她博学多才,曾在多国留学工作,阅历丰富。一位前同学形容徐欣内向、礼貌且聪明。
国大旧同学许荣(化名)说,当警方公布照片那天,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很聪明,也很有礼貌,就是有点内向。”“我们本科一起念书,后来她加入中文学会,我们才熟起来,还经常打乒乓。”毕业后,他们各奔东西。“我最后一次见她,是二十年前。她说她在法国做研究,也去剑桥进修。”
许娜的学习与工作经历跨越新加坡、英国、法国三国,是同学口中“才华横溢、温柔寡言”的女生。
她的生前日记,让人心酸在她早年的博客里,仍能读到她在法国生活的痕迹。徐娜在法国留学期间曾经营博客记录生活,但2013年之后就没有再更新。
报道中提到其中一篇博文,文重流露出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怀念母亲做的家常便饭。
该文写于2010年2月22日,正值当年春节之后(那一年的春节是2月14日)。
当时她写过一个人在法国过春节的夜晚,写过对妈妈家常菜的怀念。她说自己是社区里唯一的亚洲人,每当想家,就会想起东北冬天的大雪:那时候,她和同学们一起扫雪、笑闹、冻得满脸通红。
而另外一篇博文则提到她是小区里唯一的亚洲人,因此思乡之情更甚,文中还提到小时候在冬日里与同学们用铁锹扫雪的回忆。
除了法国生活的点滴,博文还提到她的第二故乡——新加坡。并在文中写到是在新加坡才适应并爱上吃榴莲,并以此感悟到人生需要勇敢的尝试。
她写到:“我花了半年才学会喜欢榴莲的味道。人生就像吃榴莲——不试,你永远不知道会不会喜欢。”
目前,当地警方目前正在联系家属,同学正在联系东北亲属。
而她的旧同学们,也开始自发寻找她在国内或国外的亲人朋友。比如她的同窗把信息到了大学同学群。
“我们还联系了她在法国的前同事,现在人在中国,帮忙找她的亲戚。”
许荣说,“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们会筹钱为她办后事。”